[发明专利]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用的强排泵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7894.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盛洲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付奕昌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地 处理 强排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用的强排泵,包括前后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射流管体,所述射流管体内部中空形成前后分别与流体入口、流体出口相连的射流内腔,所述射流内腔具有一段圆锥收缩段,在所述射流管体内位于圆锥收缩段外侧具有与射流内腔相连通的环形内腔,所述射流管体侧壁具有与环形内腔连通的吸水端口,将软土地基中的集水管与吸水端口相连接,当集水管内水位较高使得水压力差减小时,通过流体入口通入高压流体,高压流体高速流动并经过圆锥收缩段,使得环形内腔处产生低压,从而通过吸水端口不断将集水管内积聚的孔隙水吸进射流内腔,孔隙水随着流体共同经流体出口向外排出,如此使得集水管内水位降低,恢复水压力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用的强排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软土地基加固通常都是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方法,预压排水固结方法主要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方法,当采用真空预压或堆载预压等方法进行软基加固处理时,一般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竖向砂井或排水板作为排水通道,在堆载料自重荷载或真空荷载预压下发生排水固结,使得软土地基中孔隙水通过排水通道向外排出。
现有技术还披露公开有利用地下水水头压力差进行软土地基排水固结,如专利CN207376608U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集水强排水装置,利用集水管内腔与周围软土之间存在的水压力差,使得软土中孔隙水透过透水滤管,再经单向阀进入集水管内,通过定时将集聚在集水管内腔的水向外排出,使得水压力差持续保持,进而不断地将软土地基中孔隙水引入集水管并排出,达到强排水固结。
如何能够高效、快速地将集水管内腔集聚的水向外排出是利用水头压力差进行强排水固结的关键,也是业内研究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实现快速排水的软土地基处理用的强排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用的强排泵,包括前后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射流管体,所述射流管体内部中空形成前后分别与流体入口、流体出口相连的射流内腔,所述射流内腔具有一段圆锥收缩段,在所述射流管体内位于圆锥收缩段外侧具有与射流内腔相连通的环形内腔,所述射流管体侧壁具有与环形内腔连通的吸水端口。
优选地,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处于同一轴向方位前后布置,所述射流内腔沿轴向依次间隔具有圆锥收缩段和平直段,所述圆锥收缩段与流体入口相接,所述平直段与流体出口相接,所述圆锥收缩段与平直段的交界处形成与环形内腔相接的环形端口。
优选地,所述圆锥收缩段的结束位置的直径小于平直段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平直段的起始位置与圆锥收缩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定义为L,所述圆锥收缩段的结束位置的直径定位为D1,所述平直段的直径定义为D2,满足以下关系:σ=(D2-D1)/L=0.55~0.85。
优选地,D1:D2=1:3~1:4。
优选地,所述圆锥收缩段的锥度为1:3~1:5。
优选地,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均连接有流体导管。
有益效果:此软土地基处理用的强排泵中,将软土地基中的集水管与吸水端口相连接,当集水管内水位较高使得水压力差减小时,通过流体入口通入高压流体,高压流体高速流动并经过圆锥收缩段,使得环形内腔处产生低压,从而通过吸水端口不断将集水管内积聚的孔隙水吸进射流内腔,孔隙水随着流体共同经流体出口向外排出,如此使得集水管内水位降低,恢复水压力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开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盛洲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盛洲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78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土地基排水固结用强排水板
- 下一篇:一种利用蜂窝式聚水穴治理沙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