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泵油封内侧泄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8305.8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4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韦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梅花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7/02 | 分类号: | F04C2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12342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泵油 内侧 结构 | ||
一种真空泵油封内侧泄压结构,包括壳体、缓冲槽、轴孔、油封槽、壳体进油孔、第一泄油槽、第二泄油槽、泄压槽,壳体呈中空结构,形成空腔,空腔呈圆柱状结构,缓冲槽设置于空腔顶端,缓冲槽呈圆环状,轴孔设置于缓冲槽顶端,油封槽设置于轴孔顶端;壳体进油孔设置于壳体顶端一侧,壳体进油孔一端与轴孔侧壁垂直贯通连接;第一泄油槽沿壳体进油孔轴线方向竖直设置于轴孔内侧壁一侧,第二泄油槽垂直于壳体进油孔轴线方向竖直设置于轴孔内侧壁另一侧,泄压槽设置于空腔内顶壁一侧,泄压槽一端贯通缓冲槽。本发明该良进油方式,减小有对油封处的冲击力,通畅油通路,进油速度快,进油效率高,系统稳定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泵油封内侧泄压结构。
背景技术
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汽车真空泵的作用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真空为驾驶员在踩刹车时提供一定的助力,踩刹车时比较轻便。
真空泵原理是利用叶轮配合叶片在真空泵腔体内高速旋转,同时,配合着油在腔体内的润滑与密封作用,储气罐内的气体通过气管抽送至真空泵腔体内,空气通过叶片的旋转压缩作用后经排气孔排除,完成一次排气过程。气体连续供给到真空泵腔体内,真空泵连续完成排气过程使储气罐中形成真空。
现市场上有多种形式的真空泵,在真空泵工作原理中,使油能顺畅进入腔体内成为真空泵抽气的重要前提,其各类真空泵产品进油结构具有如下技术缺陷:真空泵进油时,一部分有通过壳体进油孔进入轴内时,一部分油通过轴侧壁继而轴孔侧壁析出,这部分油无法直接顺畅流入腔体内而在此处积压,导致此处油压过大,向油封一侧挤压,导致油封密封性降低,且此种方式进油的油通路不畅,进油量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真空泵油封内侧泄压结构。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真空泵油封内侧泄压结构,包括壳体、缓冲槽、轴孔、油封槽、壳体进油孔、第一泄油槽、第二泄油槽、泄压槽,所述壳体呈中空结构,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空腔设置于壳体底侧,所述缓冲槽设置于空腔顶端,所述缓冲槽呈圆环状,所述轴孔设置于缓冲槽顶端,所述油封槽设置于轴孔顶端,所述缓冲槽、轴孔、油封槽沿同轴心线轴方向贯通设置,呈中空结构;所述壳体进油孔设置于壳体顶端一侧,所述壳体进油孔一端与轴孔侧壁垂直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泄油槽呈半圆柱形状,所述第一泄油槽沿壳体进油孔轴线方向竖直设置于轴孔内侧壁一侧,所述第一泄油槽一端贯通缓冲槽,另一端贯通油封槽;所述第二泄油槽呈半圆柱形状,所述第二泄油槽垂直于壳体进油孔轴线方向竖直设置于轴孔内侧壁另一侧,所述第二泄油槽一端贯通缓冲槽,另一端贯通油封槽;所述泄压槽呈半圆柱形状,所述泄压槽设置于空腔内顶壁一侧,所述泄压槽一端贯通缓冲槽。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与所述轴孔呈偏心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槽内径略大于轴孔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槽内径略大于轴孔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进油孔呈前窄后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泄油槽的半圆柱半径略小于第一泄油槽的半圆柱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槽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壳体进油孔轴线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空腔轴心线方向。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梅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梅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8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