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8796.6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7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高路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7/14 | 分类号: | E01C7/14;E01C7/16;E01C3/00;E01C11/20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边 叠合 预制 后张法 预应力 装配 路面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包括路基处理、纵向叠合梁吊装、叠合板吊装、叠合板端头L型槽打入钢棒、横向叠合梁吊装、预应力管道铺设及固定、预应力筋安装、误差校核调整和后浇段混凝土浇筑封锚等主要步骤。本发明,其技术方案合理,可提高道路工程装配化高效施工水平,有效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大幅提高道路承载能力,有效控制道路后续运营过程中的不必要开裂问题,同时有效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横向叠合梁、纵向叠合梁和叠合板采用预制技术方案,吊装施工速度快,大幅节省工期,可有效降低长期施工对施工道路周围的居民造成的交通不便以及噪声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装配化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同其他任何门类的土木工程一样,道路工程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特性。道路伴同人类活动而产生,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历史文明的象征、科学进步的标志。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践踏而形成的小径。以后要求有更好的道路,取土填坑,架木过溪,以利通行。
目前的道路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道路工程装配化施工水平较低,严重影响道路施工质量,导致道路承载能力较低,同时导致道路后续运营过程中的不必要开裂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其次,目前的道路施工速度慢,工期较长,长期施工造成的交通不便以及噪声,对施工道路周围的居民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其技术方案合理,可提高道路工程装配化高效施工水平,有效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大幅提高道路承载能力,有效控制道路后续运营过程中的不必要开裂问题,同时有效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横向叠合梁、纵向叠合梁和叠合板采用预制技术方案,吊装施工速度快,大幅节省工期,可有效降低长期施工对施工道路周围的居民造成的交通不便以及噪声影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路基处理
为满足后续叠合板、纵向叠合梁的现场吊装,预先在路基的上部两侧开挖用于安装纵向叠合梁的沟槽,沟槽的开挖深度按照设计标高制定,两侧沟槽之间的距离按照设计标准开挖,且沟槽的开挖宽度应比纵向叠合梁的宽度大90-110mm,并在沟槽的内部底部浇筑一层90-110mm厚的第一混凝土垫层;
第二步、纵向叠合梁吊装
为便于制作、运输及现场吊装作业,纵向叠合梁逐段预制长度控制在5-7m,路基处理施工完毕,校核第一混凝土垫层的上部标高误差,确保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后,组织现场纵向叠合梁吊装,将纵向叠合梁居中放置在第一混凝土垫层的上部,纵向叠合梁吊装遵循“逐段吊装,边吊边灌浆”的原则,其中路基两侧纵向叠合梁作为控制道路基本设计宽度的端部构件,在两侧纵向叠合梁吊装完成后,对路基的总宽度进行现场测量,当出现误差时,应及时矫正,并及时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沟槽与纵向叠合梁之间的空隙有效固定纵向叠合梁的位置,确保现场装配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三步、叠合板吊装
叠合板按照路基两侧纵向叠合梁之间的设计距离进行预制,每段纵向叠合梁吊装施工完毕后,在路基上部即叠合板安装位置处铺筑25-35mm厚的第二混凝土层铺底,待第二混凝土层凝固后立即吊装叠合板,将叠合板居中放置在第二混凝土层的上部,同时将叠合板上部桁架筋的两端分别锚入两侧纵向叠合梁的内部,锚入长度为500-700mm,若锚入长度不够,可将桁架筋的两端折弯锚入纵向叠合梁的内部;
第四步、叠合板端头L型槽打入钢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87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局部破损的快速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排水沥青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