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扰动可调节快速止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8906.9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3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牛文庆;张小兵;孙琪;胡明珠;吴冠仲;陈琰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千斤顶 扰动 建筑物 建筑物地基 锚杆静压桩 柔性变形 静压桩 可调节 地基 变形 建筑物地基加固 松紧 二次损伤 反力装置 过程主体 节能环保 开孔区域 倾斜变形 施工周期 反力架 压桩孔 筏板 封堵 减小 锚杆 压桩 注浆 自锁 开挖 凝固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扰动可调节快速止倾方法,根据建筑物倾斜变形状况,计算建筑物地基变形值,划分纠倾侧和止倾侧,确定筏板基础开孔区域;计算锚杆静压桩数量;确定锚杆静压桩直径;开压桩孔,设置锚杆;压桩;安装反力架和螺旋千斤顶,静压桩自锁,建筑物止倾;纠倾中,根据建筑物变形情况及时调节螺旋千斤顶的松紧程度,实现建筑物地基柔性变形;注浆,凝固后,完成建筑物地基加固,封堵静压桩,实现建筑物永久止倾加固。该快速止倾方法的加固过程对地基没有扰动,通过螺旋千斤顶和反力装置的调节,保证地基的柔性变形特性,减小了纠倾过程主体结构的二次损伤,降低了纠倾过程的风险;施工周期短,节省纠倾加固的成本;避免了大面积开挖,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纠倾加固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物止倾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非扰动可调节快速止倾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发生倾斜后,重心向倾斜方向偏移,由于高层建筑本身重量大,一旦重心偏移,建筑物随即会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倾斜恶化的情况。同时高层倾斜建筑在纠倾过程中地基应力重分布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柔性地基条件下纠倾过程才不会产生主体结构的二次损伤。所以,一方面,高层倾斜建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快速止倾,将增加后期纠倾的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如果采取永久性的止倾措施,将导致原地基失去柔性特性,纠倾过程可能会造成主体结构二次损伤。
现有技术中的止倾方法有:1)微型桩。桩径(d≤400mm)较小,桩体主要由加筋材料和压力灌注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组成,加筋材料分为钢筋、钢管或型钢等。通过注浆使微型桩与地基土体融为一体,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2)混凝土灌注桩。桩体为钢筋混凝土,施工方式为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和套管护壁成孔等。桩径一般较大(d≥400mm),单桩极限承载力较高,可将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桩体传递至深部岩层。3)灰土挤密桩。桩径(d≤400mm)较小,主要应用于黄土地区,桩体主要由素土、灰土、石灰土、水泥土等按一定的体积比组合而成。桩体挤压成孔时,桩孔位置原有土体被强制侧向挤压,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密实度提高。同时,灰土桩具有气硬性和水硬性特性,随灰土龄期的增长,土体固化作用提高,使土体逐渐增加强度,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现有技术中止倾方法的缺点主要为:1、成桩过程不可避免会对原地基产生扰动。混凝土灌注桩止倾加固需对原地基进行开挖,开挖不可避免会对原地基产生扰动;微型桩和灰土挤密桩成孔也会对原地基产生扰动。对倾斜建筑而言,一旦地基产生扰动将会增加倾斜恶化的趋势,造成“雪上加霜”的状况。2、现有的止倾加固方法基本为永久性地基加固方法,地基加固完成后,地基刚度增加,柔性变形特性被削弱。在后期纠倾过程中,由于地基刚度增加,地基变形协调性减小,主体结构可能会产生次生应力,导致主体结构的二次损伤。3、施工周期较长,增加了高层建筑纠倾加固的周期及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扰动可调节快速止倾方法,对建筑物原地基不产生扰动,不削弱地基的柔性变形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扰动可调节快速止倾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倾斜的建筑物的倾斜变形状况,计算建筑物回倾的目标值和沉降量,根据纠倾的目标值和沉降量结合土力学地基压缩变形原理计算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值,根据计算出的地基变形值划分建筑物的纠倾侧和止倾侧,并在止倾侧的筏板基础上确定筏板基础开孔区域;
2)根据建筑物的自重和倾斜状况,计算建筑物止倾侧的地基承载力;锚杆静压桩的承载力为建筑物止倾侧地基承载力的1/3~1/2,根据锚杆静压桩承载力、钢管的规格,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锚杆静压桩的数量;
然后,在筏板基础开孔区域上开压桩孔,并在每个压桩孔的周边均设置多个锚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89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