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涡旋透镜的相移数字全息单次曝光成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9036.7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勇;张秀平;张艳丽;刘德安;朱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H1/04 | 分类号: | G03H1/04;G03H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涡旋 透镜 相移 数字 全息 曝光 成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涡旋透镜的相移数字全息单次曝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分束器(2)、涡旋聚焦透镜(3)、针孔(4)、第一聚焦透镜(5)、第一反射镜(6)、合束器(7)、第一三维平移台(8)、固定在该第一三维平移台(8)上的成像探测器(9)、第二反射镜(10)、扩束器(11)、供被测物体(13)放置的第二三维平移台(12)、第二聚焦透镜(14)、分束光栅(15)、第三聚焦透镜(16)和计算机(17);
所述的光源(1)发出的光脉冲经过所述的分束器(2)分为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透射光束作为参考光束,反射光束作为物光束;
所述的参考光束经过所述的涡旋聚焦透镜(3)和针孔(4)到达所述的第一聚焦透镜(5),经第一聚焦透镜(5)准直后的光束经过所述的第一反射镜(6)反射后到达所述的合束器(7),并通过合束器(7)反射进入所述的成像探测器(9);
所述的物光束经所述的第二反射镜(10)反射后到达所述的扩束器(11),经扩束器(11)扩束后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的被测物体(13),经该被测物体(13)透射后,依次经所述的第二聚焦透镜(14)、分束光栅(15)和第三聚焦透镜(16)后到达所述的合束器(7),并透过合束器(7)进入所述的成像探测器(9);经所述的扩束器(11)扩束后的光束能够覆盖所述的被测物体(13);
所述的涡旋聚焦透镜(3)、针孔(4)和第一聚焦透镜(5)构成第一4f系统,且所述的针孔(4)放置在该第一4f系统的频谱面上;
所述的第二聚焦透镜(14)、分束光栅(15)和第三聚焦透镜(16)构成第二4f系统,且所述的分束光栅(15)放置在该第二4f系统的频谱面上,所述的被测物体(13)放置于该第二4f系统的物面上,所述的成像探测器(9)放置于该第二4f系统的像面后方光路上;
所述的成像探测器(9)的输出端与所述的计算机(17)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计算机(17)具有相应数据记录采集与处理软件,用来记录干涉全息图与数据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透镜的相移数字全息单次曝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旋聚焦透镜(3)为具有所需拓扑荷的圆涡旋聚焦透镜或椭圆涡旋聚焦透镜,用于产生不同拓扑荷和离心率的涡旋参考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透镜的相移数字全息单次曝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像探测器(9)为CCD探测器、CMOS图像传感器或热电阵列相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透镜的相移数字全息单次曝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测物体(13)为分辨率板或生物样品。
5.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透镜的相移数字全息单次曝光成像装置对被测物体(13)复振幅图像的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开启光源(1),所述的光源(1)发出的光脉冲经所述的分束器(2)透射的光束作为参考光束,由涡旋聚焦透镜(3)、针孔(4)和第一聚焦透镜(5)构成第一4f系统,所述的参考光束透过该第一4f系统后形成涡旋光束,该涡旋光束经所述的第一反射镜(6)反射后到达所述的合束器(7),并通过合束器(7)反射后进入成像探测器(9)形成涡旋光束,称为涡旋参考光束R(x,y);
将被测物体(13)放置在所述的第二三维平移台(12)上;
所述的光源(1)发出的光脉冲经分束器(2)反射的光束作为物光束,该物光束经第二反射镜(10)反射后到达扩束器(11),经该扩束器(11)扩束后的光束到达所述的被测物体(13),由第二聚焦透镜(14)、分束光栅(15)和第三聚焦透镜(16)构成的第二4f系统,移动第二三维平移台(12)使被测物体(13)位于该第二4f系统的物面上,经被测物体(13)透射的光束透过该第二4f系统后形成若干个相同的出射光束,从第二4f系统的像面出射的光束称为被测物体(13)的复振幅分布O(x0,y0);该被测物体(13)的复振幅分布O(x0,y0)衍射后到达成像探测器(9),并得到的衍射光波O(x,y,d),其中,(x0,y0)和(x,y)分别为该第二4f系统的像面和成像探测器(9)表面的空间坐标分布,d是所述的第二4f系统的像面和所述的成像探测器(9)的距离,且满足条件:d>0;所述的衍射光波O(x,y,d)与涡旋参考光束R(x,y)相互作用形成干涉全息图,并由所述的成像探测器(9)记录该干涉全息图;
2)从所述的干涉全息图中提取n个干涉区域和m个非干涉区域用于相移数字全息技术,则干涉区域表示为I1(x1,y1,θ1)、I2(x2,y2,θ2)…In(xn,yn,θn),非干涉区域表示为I1r(x1r,y1r,θ1r)、I2r(x2r,y2r,θ2r)…Imr(xmr,ymr,θmr),n和m为正整数,(xn,yn)和(xmr,ymr)为干涉区域和非干涉区域的空间坐标分布,θn和θmr为涡旋参考光束R(x,y)不同位置对应的相移;
3)根据干涉理论,计算被测物体(13)的衍射光波O(x,y,d),具体如下:
其中,j是虚数单位,*是共轭符号;
4)计算被测物体(13)的复振幅分布O(x0,y0),公式如下:
其中,是角谱传输函数,和分别表示傅里叶变换和逆傅里叶变换,fX和fY是空间频率,λ为光源(1)的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90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全息光刻量子云码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透明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