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窥镜的照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9658.X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6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军;陈云亮;肖晓帆;冯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6 | 分类号: | A61B1/06;A61B1/07;A61B1/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介质 照明装置 内窥镜 摄像装置 光斑 导光部 光源部 独立部件 一端设置 照明光 近端 远端 成像视野 手术腔道 需求调整 照明对象 发散 导出 调焦 对焦 伸入 体腔 预设 发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为与内窥镜的摄像装置分离的独立部件,且照明装置包括光源部、传光介质部和导光部;光源部用于发射照明光;传光介质部包括传光介质主体,传光介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近端接口,传光介质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远端接口,且近端接口与光源部连接,远端接口与导光部连接;导光部能够通过手术腔道伸入体腔内部,且能够将传光介质部导出的照明光以预设发散角度射向照明对象。上述照明装置,由于是与内窥镜的摄像装置分离的独立部件,因此,在需要进行光斑大小的调整时,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光斑的大小,而不会影响摄像装置的成像视野,避免了调节光斑后需要对摄像装置进行反复调焦和对焦的繁琐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仪器,在临床疾病诊疗中取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内窥镜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装置、机械装置等,它的插入部可以经手术孔道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在无创或微创诊断方面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内窥镜还具有微创治疗功能。例如,利用内窥镜可以通过手术孔道伸入腹腔内实施微创治疗,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可以明显减轻病人痛苦,并使大出血、感染等风险的概率显著降低。
腔镜一般包括摄像装置和照明装置,目前的腔镜的结构大多为摄像部与照明部通过硬质导光管进行系统集成。该种结构形式的照明装置仅用于普通光学成像时,具有便携优势。
然而,当某些特殊光源(例如激光)用于腔内疾病诊疗时,这种集成式腔镜系统存在以下不足:当硬质导光管与腹腔脏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照明光斑与成像视野均发生变化;硬质导光管采用多模光纤束传光,难以用于某些对照明光源相干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以下是其应用受到限制的实例:
比如,腔内光动力治疗。腔内光动力治疗是对体腔脏器实施高强度激光照射,照射光斑能否覆盖病变部位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内窥镜实时可视化观察腔内光动力治疗效果是该领域重要研发方向。在集成式系统中,照射在物体上的光斑的大小依靠调节硬质内镜头端部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由此导致成像视野随之发生改变。另外,这种集成式系统一般广泛应用于腔镜手术过程的术中观察,要求硬质内镜头端部的导光窗口具有较大发散角,以保证手术视野内的图像亮度具有较高的亮度均匀性。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集成式系统不适用于对小病灶进行光动力治疗和术中观察。
再如,腔内激光散斑血流成像。腔内激光散斑血流成像可用于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诊断与动物实验研究。集成式腔镜的硬质导光管均采用多模光纤束,显著降低激光相干性,不利于准确获取血流速度信息。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内窥镜的照明装置在需要进行光斑大小的调整时影响摄像装置的成像视野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的照明装置,以解决内窥镜的照明装置在需要进行光斑大小的调整时影响摄像装置的成像视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为与内窥镜的摄像装置分离的独立部件,且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光源部、传光介质部和导光部;
所述光源部用于发射照明光;
所述传光介质部包括传光介质主体,所述传光介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近端接口,所述传光介质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远端接口,且所述近端接口与所述光源部连接,所述远端接口与所述导光部连接;
所述导光部能够通过手术腔道伸入体腔内部,且能够将所述传光介质部导出的所述照明光以预设发散角度射向照明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96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