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信号转换成可见光色谱的标记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0761.6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4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蒋波;邓啸鸣;冯欢欢;李晓磊;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33/533;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苗艳荣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标志物 识别信号 探针分子 光色谱 脂质体 颜色变化 标志物 转换 联乙炔单体 特异性识别 可见光 变色特征 定性判断 多肽分子 磷脂分子 肉眼可见 标记物 凝集素 抗体 修饰 变色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信号转换成可见光色谱的标记方法及应用,利用联乙炔单体和磷脂分子制备具有力致变色特征的脂质体,将该脂质体修饰在能够特异性识别待测标志物的抗体、凝集素或多肽分子等探针分子表面,探针分子与目标待测标志物反应,导致该脂质体发生力致变色,得到将探针分子对待测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信号,转换成肉眼可见的可见光色谱的标记方法,根据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进行定性判断。本发明方法及标记物在可见光范围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所需成分更少,所耗成本更低,反应过程更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临床检验医学及快速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信号转换成可见光色谱的标记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骨科疾病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日显突出,对相关疾病早期诊断、进程掌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病理上对人体骨骼代谢及相关疾病认识清晰,针对骨的生理状态(骨形成与吸收)综合评估是判断骨发育、骨衰减以及骨流失,从而对骨疾病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其中I型胶原是骨结构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在骨组织中骨基质代谢中,I型胶原被降解,生成的分子片段被释放在血液或尿液中,这些小片段能够有效的反应骨形成与吸收。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片段有I型原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片段有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与I型胶原羧基端肽(CTX)等等,同时其它类型胶原降解生成的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也是反映骨吸收的重要指标。因此快速检测血清、尿液中I型胶原的上述分子片段是骨疾病分析诊断的主要方法,也是快速诊断的基础。
在诸多针对I型胶原及其分子片段的检测方法中,基于免疫学分析检测方法是综合评估的重要方法。免疫标记技术(IA)是指在已知抗原或抗体上标记某种易于检测的物质,通过将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转换成其它信号,检测某些分子的存在与否或浓度大小。由于这一技术使用的标记物种类多样,其中许多产物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它在多种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并且不同的标记物转换出的信号也不同,根据标记物不同可将免疫标记技术分为,放射免疫标记技术、酶联免疫标记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标记技术、荧光免疫标记技术以及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等。这些标记方法共同的问题是不适用于快速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特别不适于老龄化社会的社区医院及家庭养老。下面例举已有标记技术存在着的不足之处:
(1)放射免疫标记技术:存在微弱的放射性污染,废料处理难度大;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的存在增大了实验操作难度;
(2)酶联免疫标记技术:酶标记物容易失活;灵敏度不高;反应过程相对复杂;
(3)荧光免疫标记技术:反应过程迅速,但同时易受到光散射以及样品内源性荧光物质的影响;
(4)发光免疫标记技术:需要额外的固相载体,操作过程相对复杂;
(5)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灵敏度受影响,技术要高,操作过程困难。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因为标记带来的不利于基层医院及家庭快速诊断方法,该发明基于免疫分析,设计一种新型标记方法,对尿液、血清中I型胶原分子片段的快速诊断、床前诊断(POCT),对小孩、老人尤为重要。对比用各种不同标记与分析方法,采用了一种基于力致变色技术,成为可见光颜色信号的转换方式,并制备成颜色谱图或比色板,适用于对家庭育儿与养老及其它需要简单、快速而又科学判断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新的免疫标记方法,利用力致变色技术,将抗体抗原间特异性结合力转换成为肉眼可见的光信号。这种可见关光信号以颜色变化为特征,从而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快速检测I型胶原的新型免疫分析技术。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免疫标记方法,包括:
利用联乙炔结构单体和磷脂分子聚集体,制备具有力致变色为可见光信号脂质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0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淀粉速测卡的制备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