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度可调的激励加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1684.6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0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邓先来;王宇奇;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何娇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励模拟 底座 高度可调 加载装置 桨毂 高度调节装置 液压加载装置 加载模拟 实验技术 中心特性 装置连接 激振力 申请 | ||
本申请属于桨毂中心特性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液压加载装置,包括:底座;激励模拟装置,用于对桨毂中心加载模拟激振力;以及,高度调节装置,与底座及激励模拟装置连接,能够带动激励加载装置运动,以调节激励模拟装置相对于底座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桨毂中心特性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液压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桨毂中心动特性试验是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新型号直升机首飞前完成。桨毂中心动特性试验的核心是对桨毂中心加载模拟激振力,由于试验机分为不同的升力状态,桨毂中心会随着升力的增加而升高,这就需要激励加载装置的高度能够调节,以便能够对桨毂中心进行精确地加载模拟激振力。当前的激励加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陷:
1)需要多人协调配合对其高度进行调节,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2)高度调节精度差,难以实现对桨毂中进行精确地加载模拟激振力。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激励加载装置,以克服或减轻上述至少一方面的缺限。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度可调的激励加载装置,包括:
底座;
激励模拟装置,用于对桨毂中心加载模拟激振力;以及,
高度调节装置,与底座及激励模拟装置连接,能够带动激励加载装置运动,以调节激励模拟装置相对于底座的高度。
可选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
导向结构,与底座固定连接;
固定结构,与导向结构连接,激励模拟装置固定设置在固定结构上;以及,
调节结构,与导向结构及固定结构连接,能够带动固定结构沿导向结构轴向运动,使固定结构靠近或远离底座,从而使激励模拟装置靠近或远离底座,实现对激励模拟装置高度的调节。
可选地,固定结构包括托板,其上开设有四个导向通孔,激励模拟装置固定设置在托板上;
导向结构包括四个导向杆,每个导向杆一端穿过导向通孔与底座固定连接,托板能够沿导向杆轴向运动;其中,四个导向杆分别称为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三导向杆以及第四导向杆;
调节结构包括:
两支撑块,其中,
一个支撑块称为第一支撑块,其一端与第一导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导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
另一个支撑块称为第二支撑块,其一端与第三导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四导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
两滑杆,其中,
一个滑杆称为第一滑杆,其一端与第一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其连接点称为第一连接点;第一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其连接点称为第二连接点;
另一个滑杆称为第二滑杆,其一端与第一支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连接点称为第三连接点;第二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连接点称为第二连接点;
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点以及第四连接点分别位于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处,矩形所在的平面与托板平行;
使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对称的平面称为径向对称面;
使第一连接点与第三连接点对称的平面称为轴向对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16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