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复方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2360.4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尚智伟;夏丽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17/00;A61K31/05;A61K31/192;A61K31/195;A61K31/375;A61K31/7034;A61K31/728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方外用药物 黄褐斑 制备 单硬脂酸甘油酯 月桂醇硫酸酯钠 尼泊金乙脂 透明质酸钠 左旋维生素 氨甲环酸 白藜芦醇 三乙醇胺 原料组成 月桂氮酮 甘油 白附子 白茯苓 蓖麻油 扁桃酸 丁二醇 卡波姆 天花粉 熊果苷 硬脂酸 白蔹 配比 西药 治疗 皮肤 中药 刺激 | ||
1.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复方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白蔹200~400g、白附子200~400g、白茯苓200~400g、天花粉200~400g、熊果苷30~50g、白藜芦醇30~50g、氨甲环酸3~5g、左旋维生素C30~40g、扁桃酸20~40g、透明质酸钠30~50g、丁二醇3~5g、甘油10~15g、硬脂酸15~25g、单硬脂酸甘油酯4~6g、蓖麻油20~40g、卡波姆30~40g、尼泊金乙脂0.2~0.4g、月桂醇硫酸酯钠2~4g、三乙醇胺2~4g、月桂氮酮3~4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复方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白蔹200g、白附子200g、白茯苓200g、天花粉200g、熊果苷30g、白藜芦醇30g、氨甲环酸3g、左旋维生素C30g、扁桃酸20g、透明质酸钠30g、丁二醇3g、甘油10g、硬脂酸15g、单硬脂酸甘油酯4g、蓖麻油20g、卡波姆30g、尼泊金乙脂0.2g、月桂醇硫酸酯钠2g、三乙醇胺2g、月桂氮酮3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复方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白蔹300g、白附子300g、白茯苓300g、天花粉300g、熊果苷40g、白藜芦醇40g、氨甲环酸4g、左旋维生素C35g、扁桃酸30g、透明质酸钠40g、丁二醇4g、甘油12.5g、硬脂酸20g、单硬脂酸甘油酯5g、蓖麻油30g、卡波姆35g、尼泊金乙脂0.3g、月桂醇硫酸酯钠3g、三乙醇胺3g、月桂氮酮3.5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复方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白蔹400g、白附子400g、白茯苓400g、天花粉400g、熊果苷50g、白藜芦醇50g、氨甲环酸5g、左旋维生素C40g、扁桃酸40g、透明质酸钠50g、丁二醇5g、甘油15g、硬脂酸25g、单硬脂酸甘油酯6g、蓖麻油40g、卡波姆40g、尼泊金乙脂0.4g、月桂醇硫酸酯钠4g、三乙醇胺4g、月桂氮酮4g。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黄褐斑的复方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白蔹、白附子、白茯苓和天花粉,研磨成颗粒状,并加入到800~1000ml的75%乙醇中混合搅拌均匀,并进行加热冷凝回流,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1h,然后分离、过滤药渣,取滤液备用;
b、将步骤a中剩余的药渣再次加入到800~1000ml的75%乙醇中混合搅拌均匀,并进行加热冷凝回流,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1h,然后分离过滤,取滤液备用;
c、将步骤a中和步骤b中制得的滤液加入到旋转蒸发器中,在60℃的条件下浓缩纯化,取滤液备用;
d、称取熊果苷、白藜芦醇、氨甲环酸、左旋维生素C、扁桃酸加入到200~400ml 的100℃纯化水中搅拌溶解, 再加入透明质酸钠和丁二醇搅拌溶解、过滤,取滤液备用;
e、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蓖麻油、尼泊金乙脂投入油相锅,加热至80℃,恒温搅拌10分钟,得混合物;
f、将甘油、丁二醇、月桂醇硫酸酯钠、三乙醇胺以及纯化水投入水相锅中,加热至80℃,恒温搅拌10分钟,得混合物;
g、将步骤e和步骤f中制备的混合物抽至反应罐中,将步骤c和步骤d中制备的滤液添加到反应罐中,并向反应罐中加入月桂氮酮,然后加热至50℃恒温搅拌30分钟,然后降温至38℃出料,制得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疗黄褐斑的复方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步骤b中所述的加热冷凝回流使用的是烧瓶和冷凝管,冷凝管连接在烧瓶的瓶口处,冷凝管采用的是球形冷凝管或蛇形冷凝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23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