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流量阀体双焊接管口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3860.X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2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星;杜应流;万继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山嘉远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7/00 | 分类号: | B23P17/00;B23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7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铣刀 焊接管 加工 流量阀体 进刀量 刀盘 换刀 铣刀 铣削 阀体安装 加工余量 粗镗刀 加工孔 倒角 开档 外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流量阀体双焊接管口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待加工的阀体安装到工作台上;首先用φ10铣刀在双焊接管口之间的开档处进行铣削,铣削后所剩加工余量为20mm;φ10铣刀加工完成后,刀盘换刀,利用第一把盘铣刀加工孔口30度倒角和φ161.93外圆,其中,第一把盘铣刀的转速为135r/min,进刀量为6mm/min;第一把盘铣刀加工完成后,刀盘换刀,利用第二把粗镗刀加工45度斜面和R3.05处R角,其中,第二把盘铣刀的转速为120r/min,进刀量为6mm/min,加工完成后,即得到所需产品。本发明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流量阀体双焊接管口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图5、图6为流量阀体架构局部示意图,该流量阀体的法兰面有2处焊接管口需加工(图示1中的101与102处),且2个焊接管口相临处的间隙(图示1中的103)只有13MM,原先粗铣采用φ16的铣刀采用分层绕铣加工,再用φ10.0铣刀铣中间开档处,加工每件耗时57分钟,加工效率极低,且铣削每件产品需更换一次刀尖,刀片损耗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流量阀体双焊接管口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流量阀体双焊接管口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将待加工的阀体安装到工作台上;
首先用φ10铣刀在双焊接管口之间的开档处进行铣削,铣削后所剩加工余量为20mm;
φ10铣刀加工完成后,刀盘换刀,利用第一把盘铣刀加工孔口30度倒角和φ161.93外圆,其中,第一把盘铣刀的转速为135r/min,进刀量为6mm/min;
第一把盘铣刀加工完成后,刀盘换刀,利用第二把粗镗刀加工45度斜面和R3.05处R角,其中,第二把盘铣刀的转速为120r/min,进刀量为6mm/min,加工完成后,即得到所需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把盘铣刀采用8片刀瓣结构,每个刀片的刀尖位置拼接成所要加工的R弧和斜面的近似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把盘铣刀采用6片刀瓣结构,每个刀片的刀尖位置拼接成所要加工的R弧和斜面的近似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流量阀体双焊接管口的加工工艺,极大提高了加工效率,粗铣切削时间由57分钟降至24分钟,原先每加工一件产品需要更换一次刀片,改进后加工30件产品未更换刀片,节约了刀片损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第一把盘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把盘铣刀的刀尖所组成形状在阀体上的加工示意图。
图3是第二把盘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把盘铣刀的刀尖所组成形状在阀体上的加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被加工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被加工阀体的被加工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山嘉远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霍山嘉远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38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镗床加工汽轮发电机转轴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锚垫板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