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鲜专用酱油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5096.X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6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杨;刘凤岐;李公;段明星;王福泉;郭聚豪;孙桂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大生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50 | 分类号: | A23L27/50;A23L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6100 云南省西双***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酱油调味品 海鲜 制备 打浆 黑豆 紫苏 调味食品 洋葱汁 紫苏叶 去皮 酱油 清洗 | ||
本发明属于调味食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鲜专用酱油调味品,原料至少包含:酱油,紫苏,黑豆,姜,盐,洋葱汁。也提供了一种海鲜专用酱油调味品的制备方法,步骤至少包括:姜去皮处理,将紫苏叶、姜和金花葵花经清洗一起打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味食品技术领域,更涉及一种海鲜专用酱油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调味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酱油年产量约为800多万吨,其中中国大陆500万吨,日本120万吨,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为260万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善,人们对身体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保健饮食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国内所使用的酱油大部分是采用黄豆作为主要原料,经过传统的发酵后,添加防腐剂、调味剂等配方制备而成,并且现有部分配制的酱油中添加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的3-氯丙醇含量超标,会有致癌的危险,而且具有雄性激素干扰活性。
紫苏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B2。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强增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防病能力。近年来,研究发现紫苏的水浸液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目前,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国内公开了一些保健与营养酱油的制造技术,也有将紫苏叶用于生产保健酱油的报道。此外随着饮食习惯的转变,人们每年进食大量海鲜食物,例如:鱼、虾、蟹、蚝、蚬、青口及带子等。但这些海鲜类食物很容易受到海水中的细菌或毒素沾染。如果处理不当,进食这些受污染的海鲜后,便会感染食物传染病。
众所周知,紫苏具有非常独特的解鱼蟹毒的功效,但是,以紫苏为原料制备的酱油具有海鲜专用能力比较差。近年酱油品种,虽出现了诸如草菇酱油、海鲜酱油、虾籽酱油、麻辣酱油之类的调味品牌,然而从保健意义上,尚缺少新的抗海鲜毒素和保健功能同在的一款酱油问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海鲜专用酱油调味品,原料至少包含:酱油,紫苏,黑豆,姜,盐,洋葱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按重量份计,原料至少包含:酱油100~200份,紫苏10~40份,黑豆20~50份,姜5~10份,盐20~40份,洋葱汁10~2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紫苏选自紫苏叶、紫苏种子、紫苏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紫苏叶和紫苏种子重量比值为(1~6):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姜为云南小黄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原料还包含金花葵。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花葵为金花葵花和/或金花葵籽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姜、紫苏和金花葵的重量比值为1:(2~4):(0.5~4)。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姜、紫苏和金花葵的重量比值为1:(2.5~3.5):(1~3)。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海鲜专用酱油调味品的制备方法,步骤至少包括:姜去皮处理,将紫苏叶、姜和金花葵花经清洗一起打浆。
有益效果:本申请所述的海鲜专用酱油调味品,采用纯天然紫苏、黑豆、姜和金花葵为主要原料制得,不仅营养丰富、安全可靠,还可达到保健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能够大大提高紫苏酱油在海鲜产品中解鱼蟹毒的功效,降低人们在食用海鲜产品时引发中毒的机率。
参考以下详情说明更易于理解本申请中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大生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大生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50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