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5185.4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5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杰;秦合伟;卢永保;乔东鸽;张志鑫;邢若星;原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25/06;A61K35/646;A61K35/6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头痛 药材 中药 桔梗 活血通络 平肝潜阳 清肝泻火 清热解毒 质量配比 白蒺藜 蔓荆子 牛蒡子 夏枯草 延胡索 天麻 白芷 川芎 地龙 肝肾 葛根 配伍 全蝎 治疗 滋养 红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药材按质量配比制成:天麻13‑17g、川芎13‑17g、蔓荆子10‑15g、延胡索10‑15g、白芷8‑12g、夏枯草13‑17g、全蝎5‑7g、白蒺藜13‑17g、葛根13‑17g、地龙10‑15g、牛蒡子8‑12g、红花8‑12g、桔梗5‑7g。本发明所述的诸味药材配伍合用,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滋养肝肾,对风火上扰型偏头痛有特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患,属于原发性头痛的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中、重度搏动性疼痛,部分病人发作前有畏光、流泪、恶心、呕吐等先兆症状,且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给病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并显著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偏头痛的发病率男女差别较大,女性约18.2%,男性约6.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55岁。全世界有2.4亿偏头痛病人每年要经受14亿次偏头痛的折磨,研究显示超过90%的偏头痛病人因头痛发作出现失能,半数需要卧床休息,导致工作能力下降且生存质量受到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与痴呆、四肢瘫痪、严重精神病等同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2012年WHO对常见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中,偏头痛居于第七位。偏头痛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个人社会功能的发挥,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更降低社会生产力,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因此,偏头痛的防治是目前备受国内外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中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药材按质量配比制成:天麻13-17g、川芎13-17g、蔓荆子10-15g、延胡索10-15g、白芷8-12g、夏枯草13-17g、全蝎5-7g、白蒺藜13-17g、葛根13-17g、地龙10-15g、牛蒡子8-12g、红花8-12g、桔梗5-7g。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治疗风火上扰型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药材按质量配比制成:天麻15g、川芎15g、蔓荆子12g、延胡索12g、白芷10g、夏枯草15g、全蝎6g、白蒺藜15g、葛根15g、地龙12g、牛蒡子10g、红花10g、桔梗6g。
优选地,所述中药的药用剂型为水丸。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为:将上述原料药材混合在一起,烘干,粉碎成细末,用制丸机制成水丸,每丸重0.2g,每次十丸,一日三次。
本发明各药材的药理作用: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散瘀;
白芷: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
夏枯草:散结消肿、清热解毒;
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白蒺藜:平肝潜阳、祛风止痒、散结祛瘀;
葛根: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
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
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
桔梗:清热解毒,镇静,镇痛。
上述诸味药材配伍合用,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滋养肝肾,对风火上扰型偏头痛有特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51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