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溶液的供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5318.8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6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林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卡利肯新光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9/02 | 分类号: | B22D39/02;B22D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液腔 计量腔 计量供料装置 金属溶液 连通 活塞 供给装置 供料流道 供液出口 供液通道 熔炉 底部侧壁 开关挡板 有效保障 铸造产品 计量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溶液的供给装置,包括熔炉、供料流道、计量供料装置,所述供料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熔炉的底部侧壁连通,另一端通过计量阀与所述计量供料装置连通;所述计量供料装置包括计量腔、供液腔、供液出口、以及设置在所述计量腔和所述供液腔之间活塞,所述供液出口设置在所述供液腔的底部,所述计量腔设置在所述供液腔的上方,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计量腔和所述供液腔的供液通道,所述供液通道内设置有开关挡板;避免金属溶液再次被氧化,有效保障铸造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制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溶液的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先将金属加热并熔融为液态的金属熔融液后,再将金属熔融液倒入特定形状的铸造模具内待其凝固成形的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因为金属熔融液的温度非常高,因此需要通过一种耐高温的金属与陶瓷制的汤勺加以盛装,并通过机械手臂将该汤勺内的金属熔融液移动至一个铸造模具的注浇口后倒入,再通过铸造模具成型。
参阅图1,以中国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I280166的压铸机的液态原料供给装置、液态原料供给方法、以及舀匙为例,该压铸机的液态原料供给装置包括一个舀匙10及一个搬送装置11。该舀匙10具有一个用来收容金属熔融原料12的收容部101,及一个能够将收容部101内的金属熔融原料12倒出的注料口102。该搬送装置11具有一个能够使该舀匙10在一个供给位置回转并产生倾斜的回转轴111,及一个与该回转轴111及该舀匙10连结的安装轴112,能够将该舀匙 10搬送至一个压铸机套筒13的供给位置,使该舀匙10倾斜并将所舀起的金属熔融原料12注入该压铸机套筒13内。
然而,此种供应装置及方法是在一个开放空间进行,因此,金属熔融原料 12的热能会持续逸散至该开放空间中,使其温度迅速降低并会有氧化反应发生,特别是铝、铜、银等活性金属(Reactive Metal),由于活性金属对氧的活性大,易与氧产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造成铸件具有渣孔或反应气孔等缺陷;另一方面,剧烈的氧化反应也会造成金属液在壳模内的流动性下降,易因浇铸不足导致铸件的成型良率降低,或是产生冷隔(Cold Shut)的问题而在铸件中形成缝隙而大幅降低铸造良率。此外,因为金属熔融原料12的热能持续逸散至该开放空间,而不易维持熔融温度,必须经常予以加热才能保持熔融状态,因此非常耗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供料流道直接将金属溶液供给给模具的金属溶液供给装置,避免金属溶液再次被氧化,有效保障铸造产品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溶液的供给装置,包括熔炉、供料流道、计量供料装置,所述供料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熔炉的底部侧壁连通,另一端通过计量阀与所述计量供料装置连通;所述计量供料装置包括计量腔、供液腔、供液出口、以及设置在所述计量腔和所述供液腔之间活塞,所述供液出口设置在所述供液腔的底部,所述计量腔设置在所述供液腔的上方,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计量腔和所述供液腔的供液通道,所述供液通道内设置有开关挡板,实现金属熔液经熔炉到供料通道,最终由计量供料装置直接送入模具中的全封闭式的供料,避免了金属熔液在供料过程中被空气二次氧化,进而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良品率。
作为本实施例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计量腔与所述供液腔的外壁为一体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供液出口处设置一物品检测装置。
作为本实施例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供料通道的高度小于所述熔炉的高度。
作为本实施例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供料通道为L型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一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靠近所述供料通道的一侧且与所述熔炉的内壁可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供料腔的侧壁上还设置一温度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卡利肯新光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卡利肯新光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5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