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扇贝数字化品质评价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5532.3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4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傅润泽;陈洪兴;彭英云;余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贝 测试腔 品质评价装置 顶空进样系统 数字化 样品室 模式识别系统 气味传感器 支持向量机 核心算法 模式识别 品质评价 人机交互 神经网络 线性变化 中心环形 进样 排布 加热 采集 检测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扇贝数字化品质评价装置和方法,包括样品室,以及测试腔;所述样品室通过顶空进样系统与测试腔连接,用于样品的放置与加热,所述顶空进样系统用于气体的采集进样,所述测试腔用于扇贝的检测,其中测试腔内绕中心环形排布气味传感器阵列。本发明的品质评价装置能够便携式使用,方便、小巧、灵活;且根据基于神经网络的扇贝鲜活品质评价的实验结果,将支持向量机作为模式识别的核心算法,利用模式识别系统将人机交互LCD上线性变化的扇贝品质显示为数字化等级,评价简单快捷,扇贝品质一目了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扇贝数字化品质评价装置和方法,属于扇贝品质评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扇贝自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中国,并在辽宁、山东等北方海域进行规模化养殖,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目前我国活品扇贝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是,扇贝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其品质不断下降,甚至死亡,长距离陆路运输仍未实现。活品扇贝供应链优化的前提是建立有效的专业品质评价方法,然而由于活体生物状态变化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可靠的活品扇贝品质评价手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扇贝数字化品质评价装置和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安全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扇贝数字化品质评价装置,包括样品室,以及测试腔;所述样品室通过顶空进样系统与测试腔连接,用于样品的放置与加热,所述顶空进样系统用于气体的采集进样,所述测试腔用于扇贝的检测,其中测试腔内绕中心环形排布气味传感器阵列。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模拟信号采集与转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模式识别模块,数据传送模块,供电模块,空气过滤及配气系统;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为样品处理以及气体传感器阵列提供稳定的工作温度;所述模拟信号采集与转换模块对气敏传感器的响应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和转换;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预处理,完成滤波和特征提取任务;模式识别模块用于对信号处理模块所输出进来的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完成对样品品质的自动模式识别;所述空气过滤及配气系统与样品室连通,为样品室提供定值的洁净气体流量。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拟信号采集与转换模块为研华 PCI-1710U;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为研华RSB-4221;所述模式识别模块为NI CompactRIO模块。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还设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和 Wifi双通信模块,用于在不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控制信息和采集数据的传输。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样品加热控制系统和检测区加热控制系统,所述样品加热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样品室内的温度;所述检测区加热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测试腔内的检测区温度。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样品室由样品腔和加热隔层组成,所述加热隔层与测试腔的出气口连通。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阵列包括8个等间距排布的MOS 传感器,分别为LY2/Gct1,LY2/GCT,T30/1,PA/2,P30/1,P30/2,T40/1以及TA/2。
优选的,所述测试腔通过电路板与传感器连接,连接位置设有六点式插槽。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设有控制面板,面板上设有LCD 显示屏和按键,用于用户查看、设定与查询相关信息。
基于上述装置的扇贝的品质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备适于检测要求的品质评价装置:其传感器阵列包括等间距排布的8 个MOS传感器;
步骤2,将扇贝待检品放置于样品室内,密封,50℃平衡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55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