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装修装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6976.9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邓冠华;邓海德;李海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1/76;E04B1/66;E04B1/82;H02J7/3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浩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0 | 代理人: | 陈凯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板体 加热棒 太阳能板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 信号接收器 室内 装修 控制器控制 电力能源 电量存储 发送指令 复合板材 外墙保温 保温层 防水层 隔音层 加热腔 一次性 装置腔 减小 外壁 供暖 加热 保温 防水 环保 电池 传递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环保装修装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主板体,其中,所述主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主板体的顶部设有装置腔;步骤2,先将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主板体的外壁上,太阳能板电池板产生的电量存储到电池中;步骤3,然后发送指令到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棒进行加热;步骤4,加热棒产生的热量经过加热腔内的复合板材传递到室内,为室内进行供暖。本发明中,通过太阳能板电池板和加热棒的设置,可以为外墙保温提供热能,同时减小了电力能源的浪费,同时保温层、防水层和隔音层的设置,使施工可以一次性实现保温、防水和装饰多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环保装修装饰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向65%推进,并将持续提高。而外保温工程饰面风格要求日益丰富和多档次化。众所周知,传统建筑外墙装饰多以外墙漆为主,湿法施工、耐久性差、工程质量不好控制,随着建筑模式和新型建材的发展,外墙装饰板以其性价比高、耐久性强、装饰效果好等优势逐步得到应用。建筑外墙装饰板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陶瓷薄板、涂装硅钙板、金属板等,还包括这些板材复合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装饰一体板。
但是现有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大多为现场湿作业施工,污染环境;而且保温、防水、装饰要各自独立施工,因而不能一次施工实现保温、防水、装饰多功能要求。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墙外保温技术大多为现场湿作业施工,污染环境;而且保温、防水、装饰要各自独立施工,因而不能一次施工实现保温、防水、装饰多功能要求的问题,而提出的环保装修装饰方法。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环保装修装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一主板体,其中,所述主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主板体的顶部设有装置腔,所述装置腔的内顶部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安装口远离转轴的一端滑动插设有卡杆,所述盖板上设有与卡杆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杆远离盖板的一端贯穿安装口的内壁并向外延伸,所述安装口的内壁上设有与卡杆对应的贯穿口,所述贯穿口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与卡杆固定连接;
所述装置腔内依次设有电池、控制器、信号接收器和加热棒,所述主板体内设有与加热棒对应的加热腔,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加热棒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和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主板体远离太阳能电池板的一侧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固定插设有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包括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远离加热腔的一侧设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远离第一保温层的一侧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主板体靠近安装腔的一侧固定插设有加强钢板;
步骤2,将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主板体的外壁上,以使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量存储到电池中;
步骤3,向信号接收器发送指令,以使信号接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棒进行加热;
步骤4,将加热棒产生的热量经过加热腔内的复合板材传递到室内,以为室内进行供暖。
优选地,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盖板和安装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7-200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信号接收器为蓝牙信号接收器。
优选地,所述滑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贯穿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板体远离太阳能电池板的一侧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丁基橡胶自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冠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69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