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HIV-1基因PR区和RT区基因突变的试剂盒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7060.5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悦;蒋析文;李瑞玲;董子维;朱小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助之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8 | 代理人: | 陈详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hiv 基因 pr rt 基因突变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HIV‑1基因PR区和RT区基因突变的试剂盒及方法,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HIV患者血浆中的HIV‑1病毒pol基因PR区与RT区基因突变的方法、引物、及包括该引物混合液的试剂盒。本发明基于一代测序平台,具有同时检测突变位点多、准确度高、样本易获取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HIV-1病毒pol基因RT区以及PR区基因突变的试剂盒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abbr: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截至2014年,全球约有3690万人感染HIV病毒,平均每天就有6000人中招,死于艾滋病的人数高达1200万。2016年1月相关报告显示,中国感染HIV病毒的总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大关。
HIV的治疗,目前HIV的一线治疗药物主要为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类NRTI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3类抗病毒药物组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主要是因为HIV是反转录病毒,其反转录酶在HIV复制时具有DNA复制能力但没有校正能力,使HIV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长时间用同一种药物治疗后,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高频突变和抗病毒药物产生的选择压力导致HIV-1病毒原发感染的几个月内就可形成大量的基因突变病毒,即准种。一旦突变发生在逆转录酶、蛋白酶主要编码基因序列,就可能引起此类酶分子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导致HIV-1病毒对作用于这2种酶的抑制剂不再敏感,而产生耐药性。
HIV-1病毒pol基因编码聚合酶前体蛋白,经切割形成蛋白酶、整合酶、逆转录酶、核糖核酸酶H,均为病毒增殖所必需。当pol基因的PR区以及RT区发生突变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蛋白酶和逆转录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并因此改变HIV-1病毒对临床上的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类NRTI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这3类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耐药的出现。因此,在HIV患者使用这3类药物治疗之前对HIV-1病毒pol基因的PR区以及RT区的基因突变型别进行检测和耐药分析有利于为HIV患者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并可实时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耐药突变。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有效同时检测HIV-1病毒pol基因PR区以及RT区多个位点基因突变的技术以满足临床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HIV-1病毒pol基因RT区以及PR区突变的试剂盒及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HIV-1病毒pol基因PR区以及PT区突变的RT-PCR扩增引物对,所述RT-PCR扩增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RT-PCR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RT-RCR下游引物。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HIV-1病毒pol基因PR区以及PT区突变的PCR扩增引物对,所述PCR扩增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3所示的PCR上游引物;和,如SEQID NO.:4所示的PCR下游引物。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HIV-1病毒pol基因PR区以及PT区突变的测序引物组,所述测序引物组包括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测序引物:
测序引物Ⅰ:SEQ ID NO:5;
测序引物Ⅱ:SEQ ID NO:6;
测序引物Ⅲ:SEQ ID NO:7;
测序引物Ⅳ:SEQ ID NO:8;
测序引物Ⅴ:SEQ ID NO:9;和
测序引物Ⅵ:SEQ ID NO: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70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