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特高压带电考核GIL基于人工放电的故障定位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7451.7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4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费烨;陈江波;毛安澜;郭慧浩;赵欢;尹晶;邵苠峰;李辉;蒋东寿;王静静;朱丝丝;何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贾银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定位 导体 金属针状物 测试系统 法兰盖板 故障单元 特高压 传感器 放电 带电 超声波信号 传感器设置 封闭外壳 击穿放电 绝缘气体 空腔 尾端 考核 检修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特高压带电考核GIL基于人工放电的故障定位测试系统,所述故障定位测试系统包括:故障单元和故障定位传感器;其中,故障单元包括:外壳、导体、法兰盖板和金属针状物;所述外壳为封闭外壳,所述外壳的空腔内设置有导体,所述导体和所述外壳之间充入绝缘气体;所述外壳设置用于检修的法兰盖板,所述法兰盖板内侧设置金属针状物,所述金属针状物与所述导体保持间距,所述间距的长度按照拟击穿放电电压的大小进行确定;所述故障定位传感器设置于GIL尾端,所述故障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超声波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特高压带电考核GIL基于人工放电的故障定位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GIL(gas-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的缩写,是一种采用SF6或其它气体绝缘、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电力传输设备,具有输电容量大、占地少、布置灵活、可靠性高、维护量小、寿命长、环境影响小的显著优点。作为大容量、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线路,GIL采用金属封闭的刚性结构,具有输电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布置灵活、可靠性高、安全防护性好、免维护、寿命长与环境相互影响小等优点。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系统造价,而且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目前高压GIL技术基本为ABB、西门子、美国AZZ等几个欧美大公司所掌握,其最新GIL产品都实现了部件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可随路径弹性弯曲,采用N2/SF6等混合气体以达到节约成本和环境保护效果,其中美国AZZ公司已研制成功1200kV特高压混合气体GIL。而我国GIL产品尚处于空白状态,已运行如黄河拉西瓦水电站的750kV GIL、溪洛渡水电站等的550kV GIL全部采用国外产品。近此年来,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大能源基地建设对GIL产品和工程需求都在显著增长,尤其是特高压混合气体GIL已是特高压淮南-南京-上海跨长江隧道输电(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的重要方案。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苏通工程特高压交流GIL,目前正在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挂网带电考核。由于工程中GIL距离长,在工程应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内部的绝缘缺陷不容易发现,发生故障的位置也不容易检测到。
因此,需要一种技术,以实现用于特高压带电考核GIL基于人工放电故障位置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特高压带电考核GIL基于人工放电的故障定位测试系统,以解决如何对特高压带电考核GIL基于人工放电的故障位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特高压带电考核GIL基于人工放电的故障定位测试系统,所述故障定位测试系统包括:故障单元和故障定位传感器;
其中,故障单元包括:外壳、导体、法兰盖板和金属针状物;所述外壳为封闭外壳,所述外壳的空腔内设置有导体,所述导体和所述外壳之间充入绝缘气体;所述外壳设置用于检修的法兰盖板,所述法兰盖板内侧设置金属针状物,所述金属针状物与所述导体保持间距,所述间距的长度按照拟击穿放电电压的大小进行确定;
在GIL尾端设置故障定位传感器,所述故障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超声波信号。
优选地,所述绝缘气体为0.45Mpa的SF6绝缘气体。
优选地,所述金属针状物与所述导体保持的间距为10mm。
优选地,包括:对GIL施加电压,通过所述故障单元进行人工击穿放电。
优选地,包括:所述故障定位传感器距离所述金属针状物为50m。
优选地,所述故障定位传感器根据检测到所述超声波信号计算出所述GIL发生故障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7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