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爪哇棒束孢防治蚧壳虫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8525.9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5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邓嘉茹;黄华枝;毕可可;孙龙华;张劲蔼;唐立鸿;吴超;候亚会;霍立志;阮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N63/30 | 分类号: | A01N63/3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40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爪哇 棒束孢 防治 蚧壳虫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爪哇棒束孢防治蚧壳虫的应用。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爪哇棒束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爪哇棒束孢防治蚧壳虫类同翅目昆虫的应用。
背景技术
同翅目是常见的林业害虫之一,如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Dougla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等蚧壳虫类害虫。埃及吹绵蚧(Iceryaaegyptiaca(Douglas))是一种危害林业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主要危害白兰、荷花玉兰、大叶木莲等林业和园林植物。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虫就被列入广州地区危险性林业和园林害虫之一。埃及吹绵蚧主要以雌成虫和若虫危害植物的叶芽、嫩枝及枝条,成群聚集在叶背面或嫩枝上吸取植物汁液,少则数头,多则上百头,同时,排泄的蜜露诱发的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受害树木生长长势。近年来,埃及吹绵蚧的种群数量逐年增长,给林业和园林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针对埃及吹绵蚧等蚧壳虫的防治,目前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常用的化学药剂有24%灭多威可溶性液剂2500倍液、480g/L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等。但该虫从一龄若虫到成虫虫体表面都密被蜡质,同时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导致害虫产生的抗药性,两者使得化学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量使用广谱性的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大量杀死天敌,使天敌的种群和数量急剧下降,降低其自然控制效果。面对这样的被动局面,研究与应用非化学防治埃及吹绵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生物防治是解决埃及吹绵蚧危害的关键之一。
生物防治最常见的是利用自然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埃及吹绵蚧主要自然天敌有小红瓢虫、澳洲瓢虫、草蛉等。除了天敌昆虫,昆虫病原真菌的应用也是具广阔前景的生物防治方法,具有对害虫高效、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病原真菌的选择,成为国内外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埃及吹绵蚧和扶桑绵粉蚧等蚧壳虫防治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重要的埃及吹绵蚧昆虫病原真菌,即爪哇棒束孢(Isariajavanica),其对埃及吹绵蚧具有高致病力,可作为一种对埃及吹绵蚧和扶桑绵粉蚧等同翅目昆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活体生物农药,具有高效、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防治埃及吹绵蚧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爪哇棒束孢在防治同翅目昆虫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通过致病力研究试验表明,爪哇棒束孢对埃及吹绵蚧和扶桑绵粉蚧等同翅目昆虫具有较强的致病率。同时还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致病力、产孢量高的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菌株IJID003,该菌株于2018年10月1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2018680。
爪哇棒束孢菌株IJID003是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公园的白兰上被侵染的埃及吹绵蚧虫体(自然感病)上分离获得的,与分离自其它基物的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菌株IJID003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菌株IJID003具有更高的致病力,且产孢量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未经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85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