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获取基坑降水井影响半径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349919.6 申请日: 2018-11-13
公开(公告)号: CN109614654B 公开(公告)日: 2022-11-01
发明(设计)人: 侯兴民;厉立兵;翟阳;刘宜盈;张一林;孙蒙 申请(专利权)人: 烟台大学
主分类号: G06F30/23 分类号: G06F30/23
代理公司: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代理人: 崔自京
地址: 264005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精确 获取 基坑 降水 影响 半径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获取基坑降水井影响半径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计算水跃值Δh,确定基坑降水控制水位的高度sd

其中,单井涌水量q=120π0.5dlk/3,

过滤器工作部分表面积F=πdl,

d、l分别为过滤器的直径和长度,

α为过滤器构造影响系数,

k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根据具体工程案例的地质勘查报告确定,

sw为抽水井水位降深,根据具体工程案例的需要确定,

然后,确定基坑降水控制水位的高度sd

sd=b+Δh (2)

b为降水井的井中水位到不透水层之间的距离;

(2)建立基坑降水影响半径计算模型,

2.1)设A1为上游水位点即地下水水位降幅为零的点、B1点为A1点在不透水边界的垂直投影,D1为下游水位点即降水井水位点、C1为D1点在不透水边界的垂直投影点,F1为降水影响半径计算模型所对应的逸出点,

先假设a为模型水平尺寸即基坑降水影响半径R,

B1A1为上游边界水头h′,D1C1为下游边界水头h″,

并且,h′=H,h″=b,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2.2)然后,以B1为坐标原点,即以上游水位点在不透水边界的垂直投影点为坐标原点,B1C1为x轴,B1A1为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即建立基坑降水影响半径计算模型,其中,所述模型高度为H,

记p为基坑降水影响半径模型水平尺寸时需要调整的次数,初始时设p=0;

(3)所述基坑降水影响半径计算模型的有限单元划分,

对所述基坑降水影响半径计算模型进行n行、u列剖分,得到n×u个四边形的有限单元,再对各四边形的有限单元进行同方向对角线连接,进一步剖分为2×n×u个三角形的有限单元,各节点按照由上向下、自左向右的顺序依次编号为1,2,3……(n+1)×(u+1),其中,所述各节点是指各有限单元在顶角处相互联接的联接点;

(4)求解基坑降水影响半径计算模型的渗流场逸出点的高度sp

4.1)设h为步骤(3)划分的各有限单元节点的水头值,则h满足边界条件,即边界上的h等于该节点的纵坐标,

4.2)假定任意逸出点Sm(a,zm)的水头值为hm=zm,其中,m为假定逸出点的选取序号,依次取值为1,2,3……m,

然后,将步骤2.1)的所述上游边界水头h′、下游边界水头h″和假定逸出点的水头值hm,且h″≤hm≤h′,代入线性方程组:

[K]{h}={f} (3)

其中,[K]为总渗透矩阵,

{h}为待求节点的水头值,其中:

{f}为自由项,根据各单元渗透矩阵及边界条件确定,

然后,求解线性方程组(3)即可得到所述基坑降水影响半径计算模型内各节点的水头值h;

4.3)计算步骤(3)划分的各有限单元节点的水头值h与各节点位置纵坐标z的差值ΔL并划分虚区和实区,

当有限单元内各节点的差值ΔL≤0时,则该有限单元位于虚区,

否则,该有限单元位于实区;

4.4)将虚区内的有限单元丢弃,计算当前假定逸出点位置时的实域总势能ESm

其中,Esm为实域总势能,为土的孔隙率,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i、hj、hm分别为三角形单元三个节点的水头值,A为三角形单元的面积,

4.5)将假定逸出点Sm(a,zm)位置升高一个节点Sm+1(a,zm+1),其水头值为hm+1=zm+1,h″<hm+1<h′,按照步骤4.2)、4.3)、4.4)相同操作求解出假定的逸出点Sm+1(a,zm+1)的实域总势能

判断ESm与的大小,若说明真实逸出点在假定逸出点Sm(a,zm)、Sm+1(a,zm+1)之间的区段内,执行步骤4.6),

若说明真实逸出点不在假定逸出点Sm(a,zm)、Sm+1(a,zm+1)之间的区段内,返回步骤4.5)继续升高一个节点直至步骤4.2)中假定的逸出点水头值为hm+1大于H时停止,即假定逸出点Sm(a,zm)已经超出了边界条件;

4.6)在假设的逸出点Sm(a,zm)、Sm+1(a,zm+1)的区段内,在Sm(a,zm)点的基础上升高β,重新开始假定逸出点Yt(a,z′t),其中,z′t=zm+β,β为假设逸出点最小误差值,t依次取值为1,2,3……t,

然后,依次按照步骤4.2)、4.3)、4.4)相同操作求解实域总势能EYt

4.7)若说明真实逸出点不在假定逸出点Sm(a,zm)、Yt(a,z′t)之间的区段内,令t=t+1,执行步骤4.8),

若此时所对应的逸出点Sm(a,zm)的纵坐标即为真实逸出点高度sp,即sp=zm,并执行步骤(5),

4.8)在Yt(a,z′t)点的基础上升高β,得到新的假定逸出点Yt+1(a,z′t+1),其中,z′t+1=z′t+β,然后,依次按照步骤4.2)、4.3)、4.4)相同操作求解实域总势能

4.9)若说明真实逸出点不在假定逸出点Yt(a,z′t)、Yt+1(a,z′t+1)之间的区段内,令t=t+1,返回到步骤4.8),

若此时所对应的逸出点Yt(a,z′t)的纵坐标即为真实逸出点高度sp,即sp=z′t,并执行步骤(5);

(5)比较sp与sd的大小,若其中,Δe为误差限值,则步骤(2)中所述基坑降水影响半径模型假设的水平尺寸a即为真实的基坑降水影响半径R,

若执行步骤(6);

(6)若说明步骤(2)中所述基坑降水影响半径模型假设的水平尺寸a偏小,则令p=p+1,重新假设基坑降水影响半径模型水平尺寸为(1+2-p)a,此处a为前一个模型假设的水平尺寸,并保持有限单元总数不变,增加各有限单元的水平尺寸,执行步骤(3)对新假设的基坑降水影响半径模型进行有限单元的划分,

若说明步骤(2)中所述基坑降水影响半径模型假设的水平尺寸a偏大,则令p=p+1,重新假设基坑降水影响半径模型水平尺寸为(1-2-p)a,此处a为前一个模型假设的水平尺寸,并保持单元总数不变,减小各单元的水平尺寸,执行步骤(3)对新假设的基坑降水影响半径模型进行有限单元的划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99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