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及其太阳能追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1911.3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3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山;张岳;钱睿超;罗和成;吕允博;罗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太阳能板 水平转动盘 减速电机 竖向转动 直流电机 齿条 太阳能板转动 支撑底座 输出轴 太阳能 背面 追踪 齿轮啮合 竖向支撑 原理科学 方位角 太阳光 直射 覆盖 | ||
1.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太阳能板(1)、齿条(2)、减速电机(3)、支撑底座(5)、直流电机(6)、第一铰链(8)、第二铰链(10)、水平转动盘(11)、竖向转动轴(12);所述直流电机固定于支撑底座,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竖向转动轴相连,所述水平转动盘固定连接于竖向转动轴顶部;所述第一铰链、减速电机分别设置于水平转动盘上的相对位置,所述太阳能板的背面中部与第一铰链相连,太阳能板的背面顶部通过第二铰链与齿条的顶部相连,所述齿条还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有齿轮箱(7),所述齿轮箱通过轴与直流电机、竖向转动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固定支架(9)安装在水平转动盘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底座包括两侧的支撑板(5-1)、底板(5-2)、顶板(5-3)连接而成,所述直流电机固定于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该装置还设有竖向支撑轴(4),所述竖向支撑轴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底部通过安装座(4-1)与支撑底座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转动轴(12)依次穿过支撑底座的顶板、竖向支撑轴的空腔与水平转动盘(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转动轴与竖向支撑轴之间采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板转动机构的太阳能追踪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备好A/D转换器、Arduino芯片,将太阳能板的电压输出端与A/D转换器相连,A/D转换器与Arduino芯片相连,所述Arduino芯片分别通过继电器与减速电机、直流电机控制连接;
2)通过对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了任意经纬度及日期时间下太阳光线的高度角与方位角,Arduino芯片根据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当前的太阳位置,并通过控制减速电机、直流电机的继电器通断时间,使其转动相应的角度,以驱动太阳能板转动至太阳直射位置;
3)由于累积误差和机械误差原因,太阳能板的位置并非完全垂直太阳光,因此需要进行微调;随着太阳能板与太阳光夹角的变化,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值会发生改变,当光线直射时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值最大;
驱动直流电机或减速电机正转或反转,使太阳能板朝某一方向运行一小段距离;通过A/D转换器将太阳能板输出的模拟电压采集并转换为数字量输入Arduino芯片进行计算;在直流电机或减速电机向某一个方向运行一段距离后,判断此时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是否上升;如果上升,则说明该运动方向为正确方向并继续向该方向前进,如果下降,则说明方向不正确,则反向运动;
4)在确定运动方向后,持续采集电压值并与前次电压值比较,当等于或小于前次电压值时,则说明达到垂直位置,停止电机运行;
5)隔一段时间后,再重复步骤2)-步骤4),以获得新的太阳能板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的太阳能追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每隔15分钟,再重复步骤2)-步骤4),以获得新的太阳能板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的太阳能追踪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数学模型包括太阳的高度角H和方位角Z;
所述高度角H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方位角Z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δ表示真太阳时,L表示当地纬度,σ表示赤纬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的太阳能追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赤纬角σ的计算公式如下:
σ=0.006918-0.399912×cosθ0+0.070257×sinθ0-0.006758×cos2θ0+0.000907×sin2θ0-0.002679×cos3θ0+0.00148×sin3θ0;
其中日角n表示积日;
δ=北京时+(参考地经度-120)×4÷60+时差÷60;
时差=229.2×(0.000075+0.001868*cosθ0-0.032077*sinθ0-0.014615*cos2θ0-0.04089*sin2θ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19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