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训练靶行走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2305.3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7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江;高占凤;赵晨磊;杨摄;郑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J9/02 | 分类号: | F41J9/02;F41J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黄辉本 |
地址: | 05004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训练 行走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训练靶行走机构,属于部队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放置训练靶体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三个以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底座间设有缓冲机构和转向机构;还包括动力源,用于驱动行走轮的行走。本发明通过动力源驱动行走轮的行走,借助每个行走轮的转向机构能够实现自由转向,通过行走轮与底座间的缓冲机构实现在行走过程中对训练靶体的缓冲,避免了行走轮在不平整地面上运行对训练靶体造成的颠簸,更方便训练靶体的搬运回收。利用本发明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能够确保训练靶体在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部队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训练靶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部队打靶训练一般是处于室外空旷地带,为了避免训练靶遭受风吹雨淋日晒,在训练完毕需要将训练器材收集到指定地点,再搬运到库房回收。由于训练靶多是用假体模仿真人,每天摆放、回收训练靶,需要往返搬运训练靶,在收放训练靶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容易造成磕碰撞伤。因此移动式训练靶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移动式训练靶多是在平整地面上运行,并不适用野外或山地不平整的地面,在移动过程中会发生倾覆现象,存在设备损失或砸伤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训练靶行走机构,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训练靶不适合在野外或山地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训练靶行走机构,包括用于放置训练靶体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三个以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底座间设有缓冲机构和转向机构;还包括动力源,用于驱动行走轮的行走。
优选的,所述动力源为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设置于行走轮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行走轮的转轴两端设有轮叉,所述轮叉的下端与行走轮的转轴两端相连,所述传动部件的输出轴与轮叉的上端同轴固定,所述动力部件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部件驱动行走轮的转向;所述动力部件和传动部件设置于转向盒内,所述轮叉及行走轮均设置于转向盒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动力部件的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传动轴贯穿转向盒与轮叉的上端同轴固定。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件为舵机。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上横臂、下横臂和阻尼器,所述上横臂设置于下横臂的上方,所述上横臂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及转向盒的上端铰接,所述下横臂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及转向盒的下端铰接;所述阻尼器倾斜设置于底座与转向盒之间,所述阻尼器的上端与底座的上端相连,所述阻尼器的下端与转向盒的下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横臂和下横臂均为两根、且对称设置于阻尼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阻尼器为弹簧阻尼器。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通过连接板与底座的侧壁相连,所述连接板与底座通过紧固件相连。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为四个,四个行走轮对应设置于底座的四角部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动力源驱动行走轮的行走,借助每个行走轮的转向机构能够实现自由转向,通过行走轮与底座间的缓冲机构实现在行走过程中对训练靶体的缓冲,避免了行走轮在不平整地面上运行对训练靶体造成的颠簸,更方便训练靶体的搬运回收。利用本发明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能够确保训练靶体在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训练靶行走机构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2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