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儿童遗留车辆报警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3007.6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2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华松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G08B21/02;H04W4/80;H04W4/4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王英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电子 信息标签 云平台 物联网网关 监控系统 主控MCU 声光报警装置 车辆报警 防儿童 手机 网关 电量 信息数据传送 无线收发器 车辆引擎 供电电压 管理平台 全程监控 实时通讯 双向无线 通讯连接 系统实现 接收器 遗留 应用端 漏洞 应用 保证 | ||
一种防儿童遗留车辆报警监控系统,包括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车载无线物联网网关、声光报警装置和云平台系统,所述车载无线物联网网关包括主控MCU,所述主控MCU通过接收器从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获取包括ID和电量在内的信息,主控MCU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网关供电电压以及从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获取的信息数据传送给运行于英特网上的云平台,所述云平台分别与安装有APP应用端的手机以及声光报警装置通讯连接,也介绍了该监控系统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车载无线物联网网关实现了与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手机APP应用端、云管理平台的双向无线实时通讯,解决了通过网关如何获取车辆引擎状态和保证电量的问题,并通过云平台系统实现了全程监控无漏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警监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儿童遗留车辆报警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联网网关正是物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应用实例,其主要作用就是作为传感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信息传递与网络通讯的桥梁。通过各种协议的通信获知传感网络的信息,进行收集、转换、整理后再通过以太网络发送给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对前端传感设备或事物的监控。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们在各领域都加强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儿童遗留校车监控领域,在国内,目前在儿童遗留校车监控这方面,主要采用两种技术手段:
一是,为儿童开发的可穿戴产品,如手环,可以检测孩子的心率状况,在学校信号覆盖范围内,当孩子遗留校车内,体平和心率会降低,当数据超越正常范围,平台就会给园医或教师发送异常提示,让大人们及时发现。
另一种就是,2012年新国标校车中增加了防遗忘按钮设计,驾驶员需要走到车尾按下巡视开关,才能将车门锁上。这一设计使驾驶员每次锁车前必须进行一次车辆巡视,从而保证车内没有遗留儿童。同时其在车内安装的安芯系统可实时显示车内成员状况及行车路线等信息,通过这些功能来避免遗留儿童事件的发生。
但近几年,类似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以上监控方面存在一些漏洞或问题,主要表现在:
(1)儿童穿戴产品可能因意外脱落或忘记穿戴,导致监控缺位;儿童剧烈运动或睡熟的情况,也会导致数据失真;同时,该产品对信号覆盖有一定要求,存在监控短板。
(2)司机和管理单位的人为疏忽是导致校车幼儿遗忘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因为人的不可靠性,无法百分之百地确保事故不会发生。
(3)原有防遗忘按钮设计,因其监控的单一性和非封闭性,容易因设备故障或监控错位而出现监管环节的疏漏。
(4)安芯系统只能监控车内成员与行车信息,无法准确定位到每一个儿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无法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传递信息给相关人员,在时间上可能出现纰漏,酿成不必要的悲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儿童遗留车辆报警监控系统及方法,其采用到低功耗的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通过车载无线物联网网关实现了与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手机APP应用端、云管理平台的双向无线实时通讯,以及网关如何获取车辆引擎状态和保证电量的问题,通过云平台系统实现了确保全程监控无漏洞。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儿童遗留车辆报警监控系统,包括儿童随身携带的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设置于校车上的车载无线物联网网关、声光报警装置和设置于远程端的云平台系统,所述车载无线物联网网关包括主控MCU,所述主控MCU通过接收器从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获取包括ID和电量在内的信息,主控MCU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网关供电电压以及从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获取的信息数据传送给运行于英特网上的云平台,所述云平台分别与安装有APP应用端的手机以及声光报警装置通讯连接。
所述便携式电子信息标签包括低功耗MCU和与低功耗MCU线路连接的充电电池、定时器和无线收发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华松,未经陈华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3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