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的制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3458.X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侯莉莉;杜利敏;李元元;胡国强;孙姣姣;张呈霞;沈睿智;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519/00 | 分类号: | C07D519/00;C07D513/06;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喹诺酮 噻二唑 脲类 碳原子 药效团 杂环 抗肿瘤活性物质 制备方法和应用 化学结构通式 甲氧基取代 抗肿瘤活性 抗肿瘤药物 制备和应用 毒副作用 正常细胞 氮原子 氟取代 氟乙基 氟原子 功能基 环丙基 氯原子 哌嗪基 噻嗪环 拼合 碳氢 乙基 嗪环 叠加 开发 | ||
1.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其具体特征在于为以下结构的典型化合物(I-1~I-18):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1)以N-甲基加替沙星(18)为原料,经肼解反应制备得式II所示的芦氟沙星酰肼;然后式II与硫氰酸钾在稀盐酸的水溶液发生缩合反应制得式III所示的芦氟沙星酰胺基硫脲化合物;最后式III在浓硫酸中发生分子内环合反应制备得到芦氟沙星C-3噻二唑胺中间体IV。中间体目标化合物(IV)的合成制备路线见合成路线一所示。
2)将氟喹诺酮羧酸(FQ-COOH,1~18)分别与羰基二咪唑(CDI)在DMF中缩合生成相应的氟喹诺酮羧酸咪唑酰胺(1′~18′);制备得到的氟喹诺酮羧酸咪唑酰胺(1′~18′)分别与盐酸羟胺在吡啶(Py)中反应可方便制得相应的氟喹诺酮羟肟酸(1″~18″);氟喹诺酮羟肟酸(1″~18″)在羰基二咪唑(CDI)的辅助催化下通过Lossen重排为氟喹诺酮异氰酸酯,不经分离与芦氟沙星C-3噻二唑胺中间体IV发生缩合反应,经后处理可制备得到权利要求1的所示的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式I-1~I-18),合成路线如合成路线二所示。
合成路线一中间体芦氟沙星噻二唑胺(IV)合成制备路线
氟喹诺酮羧酸(FQ-COOH):氧氟沙星(1)、左氧氟沙星(2)、氧氟羧酸(3)、左氧氟羧酸(4)、诺氟羧酸(5)、培氟沙星(6)、N-乙酰诺氟沙星(7)、环丙羧酸(8)、N-甲基环丙沙星(9)、N-乙酰环丙沙星(10)、依诺羧酸(11)、N-甲基依诺沙星(12)、N-乙酰依诺沙星(13)、氟罗沙星(14)、N-甲基洛美沙星(15)、N-甲基加替沙星(16)、芦氟沙星(17)和芦氟沙星(18)
合成路线二目标化合物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I-1~I-18)合成制备路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18所示的氟喹诺酮羧酸与羰基二咪唑的摩尔比为1:1.0~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18′所示的氟喹诺酮羧酸咪唑酰胺与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1.0~5.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18″所示的氟喹诺酮羟肟酸与羰基二咪唑的摩尔比为1:1.0~2.0、与芦氟沙星C-3噻二唑胺中间体IV的摩尔比为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氟喹诺酮噻二唑脲类芦氟沙星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为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人胰腺癌、人皮肤黑色素瘤或人白血病,同时对耐吉非替尼癌细胞的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未经河南大学;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34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