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远程医疗护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4225.1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尹永田;王诗源;陈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250355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医疗护理系统 生命体征检测 网络接入模块 远程控制器 多网融合 远程护理 处理器 视频监控模块 处理器连接 排泄物 排泄 智能 病人体征 处理模块 护理过程 网络连接 远程控制 体征 呼叫 治疗 | ||
本发明属于远程护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远程医疗护理系统及方法,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生命体征检测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呼叫模块的信号,处理器连接有网络接入模块;网络接入模块通过网络连接远程控制器。该发明设置有生命体征检测,可以随时对病人的体征进行远程了解,当病人体征不正常后可以随时进行治疗;该发明设置有排泄处理模块,可以对病人的排泄物进行随时处理;该发明设置有远程控制器,可以对护理过程进行远程控制。该发明可以对病人进行远程护理,并且可以实时了解病人的状态,可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远程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远程医疗护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护理主要指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个人卫生方面的照顾和帮助,护理需要对病人的生活代谢物,健康情况,甚至是病人的心情进行调整,护理工作十分重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远程护理成为可能。目前医疗护理存在护理人员不能时时在病人身边,可能导致病人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不能时时对病人的状态进行了解。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目前医疗护理存在护理人员不能时时在病人身边,可能导致病人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不能时时对病人的状态进行了解。
(2)本发明中急救设备利用处理器控制报警器向医护人员发出求救信号的过程中,由于病人在危重时生命体征信号波动微弱,采用当前的算法进行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监测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存在监测误差大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在采集能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信号分量的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抗模态混叠和抗噪声性能,不能够准确地分离出不同人体目标的呼吸信号,实现同一距离门中多目标的有效检测。
(4)现有技术中网络接入模块通过多网融合服务器可以连接多种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对安全态势进行评估,采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导致态势态势评估在时间段划分方面的缺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远程医疗护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远程医疗护理方法,所述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远程医疗护理方法包括:
第一步,通过生命体征检测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对病人的状态进行了解,病人通过呼叫模块寻求帮助;生命体征检测模块采用基于WA-EMD的超宽带雷达多目标生命体征检测算法,采集能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
第二步,网络接入模块通过多网融合服务器采用多评估时间段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法连接安全的网络,处理器对病人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网络接入模块将信息发送给到远程控制器,远程控制器将做出的处理反馈到处理器,处理器控制排泄模块与药物准备模块执行;
第三步,当病人情况危急时,处理器会启用急救设备对病人进行急救,并急救设备采用基于物联网的危重病人体征监测报警方法向护理人员发送求救信号。
进一步,所述采用基于WA-EMD的超宽带雷达多目标生命体征检测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动目标检测MTI去除固定目标杂波;最优距离门选取算法寻找目标所在的最优距离门;再低通滤波获得含有多目标生命体征信息的时域信号;
步骤二,对步骤一获取的时域信号采用WA-EMD算法进行处理,跟踪信号频率并提取出一组IMF分量;
步骤三,分析各IMF分量的时域波形,重构信号波形,进行Hilbert变换并平滑,辨别多目标呼吸分量,提取多目标生命体征。
进一步,所述急救设备利用处理器控制报警器向医护人员发出求救信号的过程采用基于物联网的危重病人体征监测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4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