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截面比复杂形状突变轴类铝合金锻件制坯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4274.5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5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邵勇;严林;郭平义;李建呈;周天池;孙杭;丁江涛;许凯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5/08;B21J3/00;B21J1/06;B21K1/06 |
代理公司: | 32243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制坯 复杂形状 铝合金锻件 大截面 轴类 突变 成形控制 坯料形状 锻件 毛坯 棒料 闭式 顶锻 对杆 模腔 生产成本 成型 优化 | ||
1.一种大截面比复杂形状突变轴类铝合金锻件制坯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制坯件原始棒料的毛坯尺寸:按照制坯件截面最小部分换算出棒料的直径,再按照制坯件与棒料体积相等的原则,计算出棒料长度;
(2)制坯件第2段部分的成形:根据制坯件的第2段体积及其与相邻段的圆弧过渡部分的总体积,计算出原始棒料的变形长度以及变形区段位置,对坯料变形部分模具型腔进行充分润滑,采用感应线圈加热方式对棒料该变形段部分进行局部加热,采用红外探头实时获取棒料加热表面温度,工件到温后,将棒料的非变形端放入凹模的夹持部分,在平锻机上对棒料进行径向闭式挤压,在凸模力作用下,棒料经过镦挤复合成形完成制坯件第2段部分的成形;
(3)制坯件第1段部分的成形:对坯料变形部分模具型腔进行充分润滑,采用感应线圈加热方式对制坯件第2段左侧剩余未变形棒料部分进行局部加热,采用红外探头实时获取棒料加热表面温度,工件到温后,将棒料的非变形端放入凹模的夹持部分,在平锻机上对材料进行径向闭式挤压,在凸模力作用下,棒料经过镦粗成形完成制坯件第1段部分的成形;
(4)制坯件第4段部分的成形:根据制坯件第4段及其与相邻段的圆弧过渡部分的总体积,确定余下棒料的变形长度以及变形区段位置,对坯料变形部分模具型腔进行充分润滑,采用感应线圈加热方式对该变形段区域进行局部加热,采用红外探头实时获取棒料加热表面温度,工件到温后,将棒料的已变形端放入凹模的夹持部分,在平锻机上对材料进行径向闭式挤压,在凸模力作用下,棒料经过镦挤复合成形完成制坯件第4段部分的成形;
(5)制坯件第5段部分的成形:对坯料变形部分模具型腔进行充分润滑,采用感应线圈加热方式对制坯件第4段右侧剩余未变形棒料部分进行局部加热,采用红外探头实时获取棒料加热表面温度,工件到温后,将棒料的已变形端放入凹模的夹持部分,在平锻机上对材料进行径向闭式挤压,在凸模力作用下,棒料经过镦粗成形最终完成第5段部分的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方法制备的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件按坯件的截面形状从左到右分为5段,依次是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和第5段,其中第1段为椭圆段,其左端面相对于中心分型面具有3°-5°的拔模角度;第2段为椭圆段;第3段为圆柱段;第4段为椭圆段;第5段为椭圆段,其右端面相对于中心分型面具有3°-5°的拔模角度,相邻的各段之间的截面均采用圆弧过渡,坯件外表面各处无尖角,坯件的较大截面位于第2段与第4段,最小截面位于第3段,最大截面、最小截面比大于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42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履带板锻造方法
- 下一篇:异形接头单件整体环轧弯制的环轧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