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轨检测单元专用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6171.2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3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戴恒震;桂传恒;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B61L23/0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固板 钢轨 定位缺口 钢轨检测 专用夹具 后框架 前框架 压爪 夹具 螺栓 板簧结构 单元壳体 紧固螺母 紧固螺栓 开槽螺母 锁紧螺栓 中部通孔 转动手轮 夹紧力 限位块 拆卸 扣住 手轮 锁紧 贴合 压紧 两边 穿过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轨检测单元专用夹具,由前框架、前紧固板、后框架、后紧固板、限位块、手轮、压爪、紧固螺栓、紧固螺母等组成;其中前、后紧固板用螺栓分别固定在前、后框架上,前框架两边设有与钢轨轨底贴合的定位缺口,先将定位缺口扣住钢轨,再用锁紧螺栓和开槽螺母穿过后前紧固板中部通孔锁紧钢轨。检测单元壳体在定位后通过转动手轮使压爪压紧;板簧结构的后前紧固板能提供稳定的夹紧力。此夹具稳定可靠,易于安装和拆卸,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无线传感网络检测单元的安装专用夹具,尤其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缝钢轨监控测量无线网络传感网的检测单元。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对高速铁路的维护和监测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钢轨是高速铁路中最基本的安全构件,由于无缝线路长轨条受到钢轨接头阻力、扣件阻力和道床阻力的约束,当轨温发生变化时,在长轨条中就会产生纵向温度力。轨温下降时,钢轨中纵向温度拉应力较大,在钢轨的焊缝、裂纹等薄弱处因无法承受较大的纵向温度拉力可能发生钢轨断裂,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钢轨内部应力状态监控十分重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网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高速铁路的钢轨安全监控中,选择危险地点的钢轨,在其上安装无线传感网测量单元,构成钢轨状态测量网络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无线传感网测量单元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开发的一种用于钢轨安全监测的数据采集系统。它负责把传感器测量到的模拟信号,经数据放大、滤波、转换后发送给网关,网关再通过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数据库服务器。无线传感网测量单元作为一种在线实时监测系统,这种技术的实施需要保证测量单元安全可靠地安装在被测钢轨上,为此。针对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的测量要求,需要准备专用的夹具,把测量单元牢固可靠地安装在钢轨的轨腰侧面。
现有的夹具一套四个夹块在安装时比较麻烦,安装时需要锤击打紧,夹块预紧力及配合状态很难一致,操作费时。由于铁路现场环境十分恶劣,冬季温度较低时,夹具受电化学腐烛等比较严重,使用一段时间后拆卸比较困难,尤其是压爪生锈后很难拆卸。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钢轨检测单元专用夹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轨检测单元专用夹具,针对检测单元的柱状壳体设计,主要由前框架4、前紧固板5、后框架14、后紧固板13、限位块12、手轮6、压爪3、紧固螺栓9和紧固螺母7组成;
所述的前框架4和后框架14二者对称布置在钢轨1的两侧,其上分别设有与钢轨1完全贴合的定位缺口,该定位缺口与钢轨1轨底咬合;前框架4和后框架14通过两端分别穿过前紧固板5和后紧固板13的中部方块上的紧固螺栓9 固定为一体;紧固螺栓9通过在前紧固板5侧的紧固螺母7和螺母开口销8配合锁紧,三者控制前框架4和后框架14中间的间距的同时,为前框架4和后框架14提供稳定的夹紧力;
所述的前框架4主要由长板、支撑板和中部方块段组成,长板起到板簧的作用,长板上对称设有用于安装限位块12的空间和带有小圆孔的突出板,手轮 6对称安装在前框架4的下表面;前框架4左右两侧设有凸起的侧边,实现检测单元2的安装定位;中部方块段上的圆孔用于与紧固螺栓9进行配合;
所述的后框架14主要由长板、支撑板和中部方块段组成;
所述的检测单元2外形呈柱状,其与钢轨1的轨腰曲面贴合处完全贴合,其与前框架4贴合处完全贴合,其利用前框架4左右侧边横向定位,并通过压爪3将其压紧固定;所述的压爪3上段为弯钩状,用于压紧检测单元2,下段是削边螺杆,与手轮6的螺纹孔配合;
所述的限位块12上部设有腰型孔,与压爪3配合使其只能上下移动,不能转动;限位块12两侧有插槽与前框架4配合,下部有U形槽与手轮6的圆槽配合,防止手轮6上下窜动,转动手轮6,压爪3向下运动,压爪3的上方弯钩压紧住检测单元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6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