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超导储能绕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8489.4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0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夏亚君;宋萌;胡南南;史正军;罗运松;程文锋;李力;林友新;韦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1F6/06 | 分类号: | H01F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线圈 超导芯 复合超导带材 超导绕组 绕组芯 高温超导储能 超导带材 堆叠封装 线圈绕组 磁感线 绕制 电流传输能力 表面垂直 电磁效应 分布特性 载流能力 磁场 申请 近似 平行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温超导储能绕组,包括:绕组芯筒和超导绕组;超导绕组具体包括:一个第一超导线圈和两个第二超导线圈;第一超导线圈设置于绕组芯筒的中部;第二超导线圈分别设置于绕组芯筒的两端;第二超导线圈通过由若干根Y系超导芯丝堆叠封装而成的复合超导带材绕制而成,且超导芯丝与复合超导带材的表面垂直。本申请基于线圈绕组的磁感线分布特性,通过由多根超导芯丝堆叠封装而成的复合超导带材绕制而成的第二超导线圈,使得第二超导线圈中的超导芯丝与线圈绕组端部的径向磁感线近似平行,降低了电磁效应对第二超导线圈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超导带材电流传输能力,解决了超导绕组端部的超导带材的载流能力因受磁场的影响而降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超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超导储能绕组。
背景技术
随着高温超导带材制备技术的发展,采用Bi系和Y系高温超导带材制备的高温超导储能装置开始成为新的热点。由于Bi系和Y系高温超导带材在20-30K温区就具有较高的电磁性能,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在该温区运行的高温超导储能装置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性。但是,高温超导带材目前均为矩形截面的带状导体,且根据磁感线的分布特性,由于超导线圈端部垂直带材表面的磁场较强,导致了超导绕组端部的超导带材的载流能力因受磁场的影响而大幅降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温超导储能绕组,用于解决超导绕组端部的超导带材的载流能力因受磁场的影响而大幅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温超导储能绕组,包括:绕组芯筒和超导绕组;
所述超导绕组具体包括:一个第一超导线圈和两个第二超导线圈;
所述第一超导线圈设置于所述绕组芯筒的中部;
所述第二超导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绕组芯筒的两端;
所述第二超导线圈通过由若干根Y系超导芯丝堆叠封装而成的复合超导带材绕制而成,且所述超导芯丝与所述复合超导带材的表面垂直。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
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分别固定于所述绕组芯筒的两端固定。
优选地,所述绕组芯筒为非金属芯筒。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均为非金属法兰。
优选地,所述绕组芯筒为G10玻璃钢芯筒。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均为G10玻璃钢法兰。
优选地,所述第一超导线圈为通过Bi系超导带材绕制而成的超导绕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超导线圈为通过Y系超导带材绕制而成的超导绕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绕组芯筒固定连接。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温超导储能绕组,包括:绕组芯筒和超导绕组;所述超导绕组具体包括:一个第一超导线圈和两个第二超导线圈;所述第一超导线圈设置于所述绕组芯筒的中部;所述第二超导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绕组芯筒的两端;所述第二超导线圈通过由若干根Y系超导芯丝堆叠封装而成的复合超导带材绕制而成,且所述超导芯丝与所述复合超导带材的表面垂直。
本申请基于线圈绕组的磁感线分布特性,通过设置于绕组端部的由若干根Y系超导芯丝堆叠封装而成的复合超导带材绕制而成的第二超导线圈,使得第二超导线圈中的超导芯丝与线圈绕组端部的径向磁感线近似平行,降低了电磁效应对第二超导线圈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超导带材电流传输能力,解决了超导绕组端部的超导带材的载流能力因受磁场的影响而大幅降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8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