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9093.1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2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赵萍;朱琳;石葡萄;朱晓琼;杜文博;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3/00 | 分类号: | A01N53/00;A01N43/56;A01P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4000 陕西省渭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肥颗粒剂 地下害虫 氯虫苯甲酰胺 七氟菊酯 有效防治 生物刺激素 农药技术领域 植物免疫力 作物抗逆性 重量比 吸附 制备 土壤 防治 | ||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该药肥颗粒剂是由生物刺激素以及共同吸附在生物刺激素内的七氟菊酯以及氯虫苯甲酰胺制备而成;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总含量占药肥颗粒剂总含量的0.1%‑5.5%;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重量比是1:10~10: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地下害虫有出色防治效果、具有调节土壤、增强作物抗逆性以及可有效提高植物免疫力的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药肥颗粒,尤其涉及一种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
背景技术
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新有效成分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通常耗资巨大,且一旦出现抗性,常常造成药剂防治失效,被迫停用或淘汰。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办法。
现在市售或在研发的药肥颗粒剂,往往都采用惰性物质作为物理载体,载体本身仅仅是固定支撑作用;也有直接采用大化肥为载体,采用包裹工艺,导致药剂不均匀容易脱落,化肥为载体也造成了土壤污染,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同时,设置在载体上的药物或肥料的吸附量有局限,仅在载体的外表面进行附着,作用效果很一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地下害虫有出色防治效果、具有调节土壤、增强作物抗逆性以及可有效提高植物免疫力的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是由生物刺激素以及共同吸附在生物刺激素内的七氟菊酯以及氯虫苯甲酰胺制备而成;所述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总含量占药肥颗粒剂总含量的0.1%-5.5%;所述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重量比是1:10~10:1。
上述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重量比是1:5~5:1。
上述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重量比是5:3。
上述生物刺激素是细菌、微生物菌剂、生化材料、氨基酸、腐植酸、黄腐酸或海藻提取物。
上述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是由生物刺激素以及共同吸附在生物刺激素内的助剂、七氟菊酯以及氯虫苯甲酰胺制备而成。
上述助剂是分散剂、缓释剂、粘结剂或惰性载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是由生物刺激素以及共同吸附在生物刺激素内的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制备而成;其中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总含量占药肥颗粒剂总含量的0.1%~5.5%;七氟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重量比是1:10~10:1。本发明采用吸附造粒技术有效地保证农药的科学释放,有效利用了生物刺激素的特性及其产品的物理特性,将农药有效吸附在空隙中,解决了传统颗粒剂不均匀容易出药害的问题,并且延长产品的持效期,确保杀虫、保健双重效果,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肥料的浪费,有效、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减少使用者的农业投入及农业的增产增收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颗粒剂中,农药的含量相对较低,不易产生药害,不会造成药剂残留超标的问题;使用方便,在施药的同时也进行了植物保健,减少了劳动强度,达到省时省工的目的;并且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提高了作物的免疫力,增强了抗击病虫害的能力,间接提高了防治效果;颗粒剂的缓释作用,延长持效期,施药时具有方向性,漂移性小,对环境污染小;不附着于植物的茎叶上,避免直接接触产生药害等,并且扩大了防治谱,达到一次施药,综合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9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