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虾无损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9387.4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3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修;申晋;孙贤明;陈文钢;孙霞;李家鹏;高明亮;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33/14 | 分类号: | B65G33/14;B65G33/26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虾 无损 输送 装置 | ||
一种鱼虾无损输送装置,属于鱼虾输送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输送管(8)下部为竖管(801)且伸入鱼塘(7)内,上部为横向输出管(803),横向输出管(803)输出端连接输送分拨装置,输送分拨装置输出端下部一侧设有收集池(10);所述竖管(801)和横向输出管(803)为水力输送管。本发明采用螺旋送水环形成螺旋的水向,并利用多个螺旋送水环逐渐形成向前推进的力,能够对鱼虾形成一股吸力,且由于输送管内并不存在导向及搅拌等部件,所以在对鱼虾进行抽取时,并不会对鱼虾产生接触性的损伤,实现鱼虾等海产品的高质量的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鱼虾的外部形态,不会对鱼虾具有挤压或品向破坏,充分保证鱼虾的新鲜和活力。
技术领域
一种鱼虾无损输送装置,属于鱼虾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捕捞业或者渔业输送中,对鱼虾类的捕捞后需要进行快速输送,以此保证鱼虾的新鲜,在转运过程中,多采用人工利用渔网进行捕捞的形式,即使有少量采用机器捕捞的情况,但犹豫鱼虾是活的,会存在跳动、游动的情况,在捕捞的过程中难免会对鱼虾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鱼虾的外观及存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损伤、无挤压、高效率输送的鱼虾无损输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虾无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输送分拨装置和收集池,输送管为弯管,弯管下部为竖管且伸入鱼塘内,上部为横向输出管,横向输出管输出端连接输送分拨装置,输送分拨装置输出端下部一侧设有收集池;所述竖管和横向输出管为水力输送管,水力输送管包括多个同轴安装的螺旋送水环,螺旋送水环外部套装水管,所述螺旋送水环内设有环形的螺旋导流腔,螺旋导流腔一侧连通水管。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鱼虾捕捞转运的结构形式,采用“无搅拌叶”的概念,将内部不带任何搅拌叶或搅拌槽的螺旋送水环引入物料输送的结构中来,利用螺旋送水环形成螺旋的水向,并利用多个螺旋送水环逐渐形成向前推进的力,从而形成螺旋推进的形式,在不需要螺旋浆叶的情况下,能够对鱼虾形成一股吸力,且由于输送管内并不存在导向及搅拌等部件,所以在对鱼虾进行抽取时,并不会对鱼虾产生接触性的损伤,实现鱼虾等海产品的高质量的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鱼虾的外部形态,不会对鱼虾具有挤压或品向破坏,充分保证鱼虾的新鲜和活力。
所述的输送分拨装置为呈阶梯状逐步增高的输送分拨装置,输送分拨装置包括呈之字形设置的架体及在架体内腔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的输送辊,架体上部为水平设置的出口,出口处下方对应收集池,上下两组输送辊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皮带上固定连接多组竖置的拨板。
通过拨板带动鱼虾随皮带一起移动,鱼虾在跳动中落入不同的拨板之间,并跟随皮带一起上下移动。
所述的输送分拨装置的下方设有水流回收装置,输送分拨装置的下部通过支架固定在水流回收装置的回收池内,水流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回收池下部一侧的回流管,回流管出口端设置在所述鱼塘的上部。
所述的输送分拨装置为呈阶梯状逐步增高的输送分拨装置,输送分拨装置包括呈之字形设置的架体及在架体内腔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的输送辊,架体上部为水平设置的出口,出口处下方对应收集池,上下两组输送辊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设有两组,两组皮带分别设置在上下输送辊的两侧部之间,两侧皮带之间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上固定连接多组竖置的拨板,过滤网上设有过滤孔。
鱼虾在移动在随皮带移动过程中,在过滤网的作用下,重量不足的鱼虾就会通过过滤网下落至其下方的回收池内,从回收池内的回流管流回鱼塘。在捕捞过程中,由于鱼和虾的个头存在较大差异,不能采用统一规格的过滤网,需更换过滤网的目数。
所述的多个螺旋送水环的流动水向相同,螺旋导流腔内设有螺旋导流装置。
所述的螺旋送水环包括外管体和内管体,外管体上开有入水口,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形成螺旋导流腔,所述的螺旋导流装置多条同弧度连接在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导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9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空投放传感器输送机构以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力螺旋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