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闭墙快速立模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0878.0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向宁;赵地杰;陈勇;冯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和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03 | 分类号: | E21F17/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向杆 密闭墙 水平杆 斜向杆 立模装置 密闭袋 密闭 墙体 底板 铰接 风筒涂覆布 三角架结构 插销 垂直放置 钢管加工 钢筋网 侧立 立模 施工 巷道 穿过 回收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闭墙快速立模装置,包括密闭墙墙体,所述快速立模装置由竖向杆、水平杆、斜向杆组成,所述竖向杆、水平杆、斜向杆之间相互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竖向杆垂直放置于密闭墙墙体的底板上,水平杆固定于密闭墙墙体的底板上,斜向杆穿过柔性密闭袋与水平杆和竖向杆连接组成三角架结构,所述竖向杆与柔性密闭袋之间放置有钢筋网,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钢管加工的竖向杆、水平杆和斜向杆各根,并将竖向杆、水平杆和斜向杆之间使用插销铰接,然后采用风筒涂覆布加工柔性密闭袋。本发明实现密闭时的快速立模,解决了密闭墙里侧立模单体不能回收的问题,降低密闭成本,提高巷道密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闭墙快速立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煤矿生产中,为了防止煤层自燃、有害气体扩散或者瓦斯爆炸而影响安全生产,常常建立密闭墙及时封闭报废的采空区、尾巷以及联络巷,将易自燃区、有害气体源或瓦斯聚集区进行隔离,这对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我国煤矿各类密闭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构筑密闭墙的材料性能差,采用的砖石材料和混凝土,属于刚性材料,在动压作用下,极易开裂漏风。②构筑技术落后、工期长、效率低,施工主要靠手工。③密闭墙的材料用量大,增加了矿井的辅助运输量。
针对上述情况,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开发了各种快速密闭方法。如专利CN105736046A公开了一种密闭墙体的施工方法,在需要密闭处安装充填袋,利用充填袋外面的高强度尼龙拉筋立模,充填袋内浇注高水材料、低温聚氨酯充填泡沫和泡沫水泥等。这种方法成型快,初次密闭质量好。但这种立模方式使墙体表面平整度较差,不符合规程的要求。专利CN106050303A公开了一种井下巷道封堵方法和装置,利用锚杆、木板、钢筋网搭建充填模子,充填模子内注入高水材料形成封堵墙。这种方法虽保证了墙体表面的平整度,但立模时需要在帮、顶施工锚杆,耗费了额外的人力物力,降低了施工效率。部分密闭工程中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钢筋网立模,这种方法施工快捷,但密闭后里侧单体不能回收,提高了密闭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密闭墙快速立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密闭墙快速立模装置,包括密闭墙墙体,所述快速立模装置由竖向杆、水平杆、斜向杆组成,所述竖向杆、水平杆、斜向杆之间相互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竖向杆垂直放置于密闭墙墙体的底板上,水平杆固定于密闭墙墙体的底板上,斜向杆穿过柔性密闭袋与水平杆和竖向杆连接组成三角架结构,所述竖向杆与柔性密闭袋之间放置有钢筋网。
优选地,所述快速立模装置为三角架结构。
优选地,该三角架结构由相互铰接的竖向杆、水平杆、斜向杆组成。
优选地,所述竖向杆、水平杆、斜向杆的长度均为1.5m-2.0m。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密闭墙快速立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钢管加工的竖向杆、水平杆和斜向杆各根,并将竖向杆、水平杆和斜向杆之间使用插销铰接,然后采用风筒涂覆布加工柔性密闭袋,并在墙体高度和宽度方向留有富余量;
S2:将巷道密闭墙墙体厚度范围内的帮顶支护剪除并各掏槽200-300mm;
S3:布置3个支撑点,采用6架三角架,每个支撑点2架三角架,3个支撑点平均分布,先组装每个三角架的竖向杆、水平杆,并将竖向杆固定在顶板上,水平杆固定在密闭墙墙体的底板上,吊挂柔性密闭袋,并将斜向杆从柔性密闭袋预留的孔内穿过,然后将斜向杆与竖向杆、水平杆相连,最后在竖向杆和柔性密闭袋之间绑扎钢筋网,钢筋网固定在竖向杆上;
S4:立模完成后开启充填泵泵送具有微膨胀性的FSM-Ⅰ型快速密闭材料至柔性密闭袋,实现逐步充填密闭,并在浆液接触到密闭墙墙体的顶板后,继续带压充填1-3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和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和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0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