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设备迁移方法、集中单元、分布单元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2801.7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4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田路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36/00;H04W36/08;H04W36/22;H04W3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刘旺贵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设备 迁移 方法 集中 单元 分布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迁移方法、集中单元、分布单元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集中单元CU接收分布单元DU发送的迁移UE列表;所述CU将迁移UE列表中的UE进行邻区迁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DU根据策略选择迁移出的UE列表,CU负责把DU选出来的UE迁移到合适的邻区,从而在不增加F1接口压力的情况下达到负荷均衡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户设备迁移方法、集中单元、分布单元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G(5rd Generation,第五代)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眼。在5G RAN架构方面,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通过了CU/DU(CentralUnit/Distributed Unit,集中单元/分布单元)架构方案。CU主要处理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而DU主要处理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的层2功能。CU与DU通过F1接口完成信令和数据传输。
因为CU与DU分离,一些常规业务功能实现上变得复杂起来。以负荷均衡功能为例。当负荷较高时,运营商一般会有比较灵活的策略来选择迁移UE,其中UE的PRB占用率、MCS和UE的空分信息等等一般来说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这些参数在4G基站中可直接从本站内部MAC层获取。
而在5G中因为功能划分的缘故,DU才知道每个UE的PRB、MCS、空分信息。然而CU才知道邻区的负荷、UE的迁移过程也由CU控制。
如果负荷均衡功能完全由CU实现,那么需要DU通过F1接口上报CU每个UE的PRB占用量、MCS和空分信息。因CU下有大量DU,每个DU下有多个小区,每个小区下最大有上千用户。如果DU向CU报告这些信息,消息量很大。特别是用户占用的PRB数量、MCS和空分状态时刻会变化,因此DU有可能多次向CU报告这些信息。因为上报量信息量过大,给F1接口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有可能影响正常的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迁移方法、集中单元、分布单元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UE的迁移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迁移方法,包括:CU接收DU发送的迁移UE列表;所述CU将迁移UE列表中的UE进行邻区迁移。
其中,所述CU接收所述DU发送的迁移UE列表,包括:所述CU接收所述DU发送的迁移UE列表指示消息,其中,所述迁移UE列表指示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迁移UE列表以及迁移的原因值。
其中,在所述CU接收所述DU发送的迁移UE列表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所述DU监控第一小区中UE的状况,并将符合迁出策略的UE加入所述迁移UE列表中,其中,所述迁出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RB占用率超过设定门限的UE;误包率超过设定门限的UE;不含指定业务的UE;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业务的QoS要求的UE;优先级低于设定优先级的UE。
其中,所述CU对迁移UE列表中的UE进行邻区迁移,包括:所述CU获取所述第一小区的低负荷或高优先级邻区,其中,所述低负荷邻区为负荷低于预设门限的邻区或负荷比服务小区低于预设门限的邻区,所述高优先级邻区为优先级高于预设优先级的邻区;所述CU根据配置的迁移切换策略将所述UE迁移至所述低负荷或高优先级邻区。
其中,所述CU根据配置的迁移策略将所述UE迁移至所述低负荷或高优先级邻区,包括以下之一:如果所述迁移切换策略为盲切换,则所述CU向所述UE下发切换指令以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低负荷或高优先级邻区,其中,所述切换指令中携带有低负荷或高优先级邻区信息;如果所述迁移切换策略为重定向,则所述CU向所述UE下发重定向指令以将所述UE重定向至所述低负荷或高优先级邻区,其中,所述重定向指令中携带有低负荷或高优先级邻区的频点信息;如果所述迁移切换策略为基于测量的切换,则所述CU向所述UE下发对邻区的测量指令,并根据UE上报的测量报告,将所述UE切换到所述测量报告指示的邻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2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