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含多源粗差的车牌识别数据的车辆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3220.5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7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正华;刘良旭;张水潮;郝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7;G06K9/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温珊姗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牌识别数据 出行 剔除 轨迹提取 多源 探测 验证 城市路网 粗差剔除 卡口系统 流量监控 流量统计 行车距离 大数据 离散点 路网 限行 捕获 跳跃 行车 挖掘 应用 分析 交通 | ||
1.基于含多源粗差的车牌识别数据的车辆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
第一步,对路网卡口系统捕获的车牌识别数据进行粗差探测和剔除;
所述粗差探测和剔除进一步包括:
(1.1)识别并剔除离散点和跳跃点,具体为:
(1.1a)利用路网中各卡口站点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构建卡口站点邻接表;
(1.1b)利用SQL语句从车牌识别数据中获得同一车辆单次出行经过的点位,将所获得点位按该车辆经过时间排序获得该车辆该次出行的点位集;
(1.1c)结合邻接表,逐一判断点位集中各点位是否为离散点或跳跃点;
所述离散点指与其前后点位间的可达距离均远大于S0的点位,S0为与所在城市相邻点位间距离相关的距离阈值,距离阈值S0的设置是用来剔除与相邻点位间距离完全不合理的离散型点位;所述跳跃点指与前一点位时间上相邻但空间位置不相邻的点位;
(1.1d)剔除离散点和跳跃点对应的车牌识别数据;
(1.2)基于行车距离值的粗差点验证,具体为:
遍历剔除了离散点和跳跃点的点位集,计算当前点位和其前后点位间的可达距离的较小值S、以及其前后点位间的最短可达距离S’,当S远大于S’,则当前点位为粗差点,剔除其对应的车牌识别数据;
(1.3)基于行车速度值的粗差点验证,具体为:
遍历经过行车距离值验证的点位集,逐一获取车辆在点位集中相邻两点位间的行车速度值,当行车速度值不合理,则相邻两点位中后一点位为粗差点,剔除其对应的车牌识别数据;
第二步,基于粗差剔除后的车牌识别数据提取车辆出行轨迹,具体为:
(2.1)对经过第一步进行粗差剔除后的点位集,获取点位集中每相邻两点位间的最短路径,所有最短路径组成车辆出行轨迹的覆盖树;
(2.2)采用路径计算算法对覆盖树计算最长路径,即车辆出行轨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含多源粗差的车牌识别数据的车辆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其特征是:
判断离散点的一种具体方法为:
设置一经验值N,判断点位与其前后两点位间的可达距离是否均大于N* S0,若均大于N*S0,则该点位为离散点;反之则不是;
N取值需考虑路网中所设置卡口之间距离,并经反复调试来获取合适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含多源粗差的车牌识别数据的车辆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其特征是:
子步骤(1.2)中,判断行车速度值不合理的一种具体方法为:
考虑车辆行车速度上限及城市的实际行车情况,设置一行车速度阈值,车辆在相邻两点位间的行车速度值大于行车速度阈值,则认为行车速度值不合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含多源粗差的车牌识别数据的车辆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其特征是:
子步骤(1.3)中,判断S是否远大于S’的一种具体方法为:
设置一经验值N’和判断式S> N’*S’,当符合判断式,则认为S远大于S’;
N’取值需考虑城市的实际出行情况和路况,并经反复调试来获取合适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含多源粗差的车牌识别数据的车辆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其特征是:
子步骤(2.1)中,点位集中每相邻两点位间的最短路径采用如下方法获得:
判断相邻两点位所在路段是否为相邻路段,若为相邻路段,直接取相邻两点位之间的路径作为最短路径;否则,利用路径计算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含多源粗差的车牌识别数据的车辆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其特征是:
子步骤(2.2)中,采用路径计算算法对覆盖树计算最长路径,具体为:
从覆盖树中任意选择一路段s,从路段s出发,采用路径计算算法求最长路径,将该最长路径另一端点所在路段记为s’;从路段s’出发,再次采用路径计算算法求最长路径,即车辆出行轨迹。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于含多源粗差的车牌识别数据的车辆出行轨迹提取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路径计算算法为Dijkstra算法或A*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32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路况的实时监测及发布平台
- 下一篇:一种行驶时间预估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