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光功能层结构及显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4175.5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9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坤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有财 |
地址: | 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秦***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 功能 结构 显示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功能层结构及显示器,该感光功能层结构包括:下层单元,设置于发光模组的出光面,下层单元用于吸收发光模组发出的光能,并将光能转换变成热量;以及上层单元,设置于下层单元上,当上层单元未受热,上层单元呈不透明状态,当上层单元受热,上层单元呈透明状态。该显示器包括:显示屏,设置于显示器外侧,显示屏用于显示画面;上述感光功能层结构,设置于显示屏的下方;以及发光模组,设置于感光功能层结构的下方。本发明的感光功能层结构设置于显示屏下方,无需在显示屏上开孔即可实现发光模组的光线从显示器内部照射到外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显示屏的显示画面的有效占比,同时还使得显示器更为美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光功能层结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脸识别手机的日益流行,在手机上增加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同时,也需要对手机显示屏上开孔,因此我们看到的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手机与不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手机相比,会看到显示屏上多一个开孔,进而导致减少了显示屏的显示画面的有效占比。
同时,手机用户往往不希望看到手机上有过多的开孔,由于人脸识别手机上增加的开孔肉眼可见,进而影响手机的美观,严重影响了用户对人脸识别手机的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感光功能层结构及显示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感光功能层结构,应用于显示器中,用于隐藏显示器内的发光模组,其中感光功能层结构包括:下层单元,设置于发光模组的出光面,下层单元用于吸收发光模组发出的光能,并将光能转换变成热量;以及上层单元,设置于下层单元上,当上层单元未受热,上层单元呈不透明状态,当上层单元受热,上层单元呈透明状态。其中,当发光模组发光,下层单元吸收发光模组发出的光能,并将光能转换变成热量,加热上层单元,控制上层单元呈透明状态,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依次经下层单元、上层单元从显示器射出;当发光模组不发光,上层单元呈不透明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光模组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下层单元还包括光能转换器和弹性体,光能转换器设置于弹性体内,光能转换器用于吸收发光模组发出的光能并将其转换成热量,以使弹性体发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光能转换器为碳纳米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弹性体的材质为聚二甲基氧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层单元的材质为高分子聚合物,当高分子聚合物未受热,高分子聚合物呈褶皱状,当高分子聚合物受热,高分子聚合物呈平面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呈褶皱状,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的褶皱面为由多个不规则凹坑形成的粗糙表面,以使所述下层单元透过的光线经所述褶皱面发生散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旋涂法涂抹在下层单元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高分子聚合物为乙酸丁酸纤维素或乙烯丙烯酸乙酯。
一种显示器,其中显示器包括:显示屏,设置于显示器外侧,显示屏用于显示画面;上述感光功能层结构,设置于显示屏的下方;以及发光模组,设置于感光功能层结构的下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1、本发明的感光功能层结构采用的是动态褶皱原理,可以实现在发光模组启动时,使光线穿透过感光功能层结构照射到显示器外部,发光模组关闭时,使光线无法穿透过感光功能层结构照射到显示器外部,进而使得用户从显示器外部无法观看到显示器内部的发光模组;
2、本发明的感光功能层结构设置于显示屏下方,无需在显示屏上开孔即可实现发光模组的光线从显示器内部照射到外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显示屏的显示画面的有效占比,同时还使得显示器更为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坤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坤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41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