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4964.9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8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邱鸿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46 | 分类号: | G06F21/46;G06F21/62;G06F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周达 |
地址: | 开曼群岛大开曼岛乔治镇医院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区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客户端 区块 系统 | ||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可以基于TEE实现区块链间的数据交互,快速高效的实现跨区块链的数据认证,实现跨区块链数据处理的高扩展性,适应于更多的跨链数据交互场景。利用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可以简易高效的提高跨链数据吞吐流量的上限,提高跨链数据交互处理性能。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属于区块链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去中性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信任。区块链的每笔数据,都会广播全网的区块链节点,每个节点都有全量的、一致的数据。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当前除全网公开的公有链之外,还存在私有链区、联盟链等,区块链系统间的跨链交互已经成为技术或业务解决方案的重要问题。现有公开的跨链技术中可以使用中继链等技术方案实现区块链间跨链交互。
区块链系统与区块链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通常需要区块链具备认证另外一条区块链上数据的能力,以保障区块链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区块链数据被篡改等。目前存在多种跨链网络实现,如波卡链(Polkadot),其是一种实现跨链通信的技术,其设计了验证者(Validator)角色,该角色会校验数据是否来自于区块链(使用区块链的数据认证逻辑),并且Validator会用权益证明POS(Proof of Stake,一种共识算法)算法共识验证结果,通过共识的数据可以确认来自于一条区块链,另外一条区块链即可使用该跨链数据。现有的中继链认证跨链数据时,跨链数据需均经过中继链的POS共识,中继链的共识算法吞吐量是跨链数据流量的上限,存在吞吐量上限瓶颈。同时,区块链认证中继链上的数据时,需要验证多重签名,以POS为例,需要验证上百个签名,执行效率较低。
因此,业内亟需一种可以更加高效、高扩展性的认证跨链数据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可以更加高效的实现区块链之间的数据认证,扩展性更好,效率高,可以适用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场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是包括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区块链向信任证明方发送跨链数据请求;
信任证明方基于所述跨链数据请求获取第二区块链的跨链数据;
所述信任证明方对所述跨链数据进行验证,在所述验证通过后,使用采用的可信任执行环境策略对应的私钥对所述跨链数据进行签名;
信任证明方将签名后的请求结果返回给第一区块链;
所述第一区块链利用可信任执行环境策略对应的公钥验证所述请求结果,在验证通过时确定所述请求结果中的跨链数据来自信任证明方且已由所述信任证明方完成验证。
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区块链发送跨链数据请求;
基于所述跨链数据请求获取第二区块链的跨链数据;
对所述跨链数据进行验证,在所述验证通过后,使用采用的可信任执行环境策略对应的私钥对所述跨链数据进行签名;
将签名后的请求结果返回给第一区块链,所述请求结果包括所述跨链数据和所述签名。
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的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区块链发送跨链数据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4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