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场耦合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5076.9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0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霞;严峰;李觊雪;李建新;裴洪昌;孟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9/50 | 分类号: | B01D5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同位素 冠醚 分离效应 多孔膜 接枝聚合物 电场作用 电场耦合 扩散池 迁移 选择性吸附作用 功能化聚合物 同位素离子 分离效果 功能化膜 离子分离 锂盐溶液 耦合 高效化 功能化 绿色化 分置 富集 | ||
1.一种电场耦合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夹装于自制扩散池中间,扩散池两侧插入电极分别作为阳极与阴极,并在阳极侧加入锂盐溶液,在阴极侧加入超纯水。在电场作用下,锂离子通过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由阳极侧扩散进入阴极侧。所用冠醚功能化膜为7Li+富集膜,即7Li+主要被富集于膜上,而6Li+则可快速透过膜。此外,在电场作用下,6Li+的电迁移率大于7Li+,即6Li+可更快地由阳极侧扩散进入阴极侧。因此,利用不同锂同位素在同一电压下迁移速率不同,以及多孔膜对锂同位素的选择透过性,从而实现6Li+/7Li+的高效分离。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耦合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冠醚接枝聚合物可为甲酰基苯并-15-冠-5接枝聚乙烯醇,甲酰基苯并-15-冠-5接枝聚乙烯-乙烯醇,氨基苯并15-冠-5接枝聚砜、氨基苯并15-冠-5接枝聚醚砜、氨基苯并15-冠-5接枝聚醚醚酮、单氮杂苯并15-冠-5接枝聚砜、单氮杂苯并15-冠-5接枝聚醚砜、单氮杂苯并15-冠-5接枝聚醚醚酮、甲酰基苯并-15-冠-5接枝壳聚糖、氨基苯并12-冠-4接枝聚砜、氨基苯并12-冠-4接枝聚乙烯醇、单氮杂苯并12-冠-4接枝壳聚糖。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耦合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锂盐溶液溶质为LiI、LiCl、LiBr、LiNO3、LiOH、Li2SO4、CF3COOLi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溶剂为超纯水、乙醇、丙酮、乙腈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耦合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锂盐溶液浓度为0.1mol/L-100mol/L。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耦合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场电压的大小范围为0.1V-2V。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耦合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扩散池中的聚合物多孔膜的层数为1-10层。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耦合冠醚接枝聚合物多孔膜分离锂同位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阳极为Ti、C、Ni等材料,阴极为Fe、Cu、Pt等贵金属以及C、不锈钢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50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