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沉积率修正的功能梯度涂层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5213.9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1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义;鹿海洋;李燕乐;李剑峰;李振;杜际雨;商建通;冉学举;张兴艺;王梓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D5/00 | 分类号: | B05D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沉积 修正 功能 梯度 涂层 设计 方法 | ||
1.一种考虑沉积率修正的功能梯度涂层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工件表面抗冲蚀涂层的塑脆比理论值与冲击角度的对应关系;
步骤2:由步骤1的对应关系,利用塑脆比理论值作为塑脆比设定值,对工件表面进行热喷涂,测试得出工件表面在各冲击角度下的塑脆比实际值;
步骤3:由步骤2的塑脆比实际值与塑脆比设定值关系,结合步骤1的对应关系,得出抗冲蚀涂层修正的塑脆比设定值与冲击角度的对应关系,从而修正塑脆比设定值;
步骤4:由步骤3修正的塑脆比设定值,对工件表面进行热喷涂,得到修正后的塑脆比实际值,验证修正后的塑脆比实际值与理论值是否吻合;
所述步骤1具体为:利用正交试验法,测试各冲击角度[0°,90°]、各塑脆比[0,1]涂层的冲蚀率,并利用Matlab软件拟合“冲击角度-塑脆比-冲蚀率”三者关系;结合工件的冲蚀率阈值约束条件,确定工件表面抗冲蚀涂层的塑脆比-冲击角度对应关系,该塑脆比即为塑脆比理论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梯度涂层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由步骤1的对应关系,得出抗冲蚀涂层各冲击角度所对应的塑脆比理论值,利用塑脆比理论值作为双路送粉热喷涂设备的塑脆比设定值,计算得出各冲击角度下双路送粉热喷涂设备每一路送粉电机的转速,进而对工件表面进行热喷涂,测试得出工件表面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沉积质量,进而计算得出工件表面在各冲击角度下的塑脆比实际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梯度涂层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送粉电机转速的得出步骤为:
根据抗冲蚀涂层的总送粉速率、双路送粉热喷涂设备每一路送粉电机的送粉速率,由送粉电机转速与塑脆比设定值、总送粉速率、每一路的送粉速率的关系,计算得出各冲击角度下路送粉热喷涂设备每一路送粉电机的转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梯度涂层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塑脆比实际值的得出步骤为:
分别测量工件在热喷涂前、后的质量,得出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沉积总质量;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工件表面抗冲蚀涂层中的元素构成及含量;由抗冲蚀涂层中设定元素的含量,以及该设定元素在塑性材料、脆性材料中的质量占比,得出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沉积质量,进而得出工件表面在各冲击角度下的塑脆比实际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梯度涂层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
利用Matlab软件,导入各冲击角度下塑脆比设定值和塑脆比实际值数据,进而拟合得到塑脆比设定值和塑脆比实际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令塑脆比实际值与塑脆比理论值相等,结合步骤1中塑脆比理论值与冲击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出修正的塑脆比设定值与冲击角度的对应关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梯度涂层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为:
由步骤3中各冲击角度所对应的修正的塑脆比设定值,计算得出各冲击角度下双路送粉热喷涂设备每一路送粉电机的转速,进而对工件表面进行热喷涂,测试得出工件表面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沉积质量,进而计算得出工件表面在各冲击角度下的修正后的塑脆比实际值,验证修正后的塑脆比实际值与塑脆比理论值是否吻合,若不吻合,则重复步骤3-4,直至二者吻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梯度涂层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送粉电机转速的得出步骤为:
根据抗冲蚀涂层的总送粉速率、双路送粉热喷涂设备每一路送粉电机的送粉速率,由送粉电机转速与修正的塑脆比设定值、总送粉速率、每一路的送粉速率的关系,计算得出各冲击角度下路送粉热喷涂设备每一路送粉电机的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52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化油墨的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灭火器壳体的表面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