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5849.3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5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张慧敏;戈贤平;周群兰;孙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张仕婷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池 吸污管 连通 排污系统 阻断部件 供气管 水循环利用系统 沉淀 水产养殖水 给水管道 水循环利用 工程造价 人工控制 水体流动 水体循环 一端连接 有效净化 含氧量 沉淀池 增氧机 上端 节地 省水 水产养殖 水质 养殖 维护 | ||
1.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养殖池(1)、给水管道(2)、阻断部件(3)、供气管(4)、吸污管(5)和沉淀排污系统(6);所述养殖池(1)上端设有给水管道(2),养殖池(1)内设有沉淀排污系统(6)和阻断部件(3);阻断部件(3)上方设有供气管(4)和吸污管(5),所述供气管(4)的一端与吸污管(5)相连,另一端连接供气设备,吸污管(5)一端与养殖池(1)连通,另一端与沉淀排污系统(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养殖池(1)包括第一养殖池(1-1)和第二养殖池(1-2),给水管道(2)分别向第一养殖池(1-1)和第二养殖池(1-2)进行供水;所述第一养殖池(1-1)和第二养殖池(1-2)内均设有阻断部件(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阻断部件(3)为网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排污系统(6)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列的沉淀池(6-1)、第一排污管(6-2)和第二排污管(6-3);所述第一排污管(6-2)和第二排污管(6-3)设置于沉淀排污系统(6)底部,均与外界连通;其中,第一排污管(6-2)与第一个沉淀池(6-1)直接连通,第二排污管(6-3)与除第一个沉淀池(6-1)之外所有的沉淀池(6-1)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6-1)的底面均为V型底面,每个沉淀池(6-1)之间均通过隔断面(6-13)隔开;第一个沉淀池(6-1)和最后一个沉淀池(6-1)的隔断面(6-13)上均设有出水洞(6-11),其通过出水洞(6-11)与相邻的沉淀池(6-1)连通;所述出水洞(6-11)上设有网兜;
每个沉淀池(6-1)底部均设有排污底孔(6-12);第一个沉淀池(6-1)通过排污底孔(6-12)直接与第一排污管(6-2)连通;除第一个沉淀池(6-1)以外的沉淀池(6-1)均通过排污底孔(6-12)与第二排污管(6-3)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除第一个沉淀池(6-1)和最后一个沉淀池(6-1)之外所有的沉淀池(6-1)之间的隔断面(6-13)的高度均低于养殖池(1),高于水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进水管道(7),位于最末端的沉淀池(6-1)通过进水管道(7)与养殖池(1)互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道(7)为进水直管或进水弯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供气管(4)与吸污管(5)连通的位置距离吸污管(5)底部3-5cm;所述吸污管(5)的进口位于养殖池(1)底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吸污管(5)的一端与第一个沉淀池(6-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58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