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6264.3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7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福;印玲;赵亚红;陈斌;陆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4 | 分类号: | C08L51/04;C08L77/04;C08L53/00;C08K13/06;C08K9/00;C08K3/28;C08K3/34;C08K5/098;C08K5/3492;C08K5/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件 抗菌 塑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及其生产工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85‑95重量份HIPS树脂、5‑15重量份蒙脱石粉、0.2‑0.5重量份抗氧剂、0.5‑1重量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5重量份抗菌剂、1‑4重量份阻燃剂、1‑2.5重量份硬脂酸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S2:将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料斗内,挤出造粒,即得。本发明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可以用注塑工艺轻易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汽车内饰件,各功能成分在塑料中易于分散均匀,持久性好,具有强效的抑制细菌、杀灭细菌、防霉的效果,且不受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和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塑料具有质轻、不锈蚀、绝缘性好等优点,在汽车内饰件生产的很多环节要用到塑料。但是日常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有害细菌是在塑料制品的表面存在并繁殖,通过接触而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各类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都会成为细菌污染源和疾病传播源。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繁的塑料部件提出了“抑菌、杀菌”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汽车内饰件产品具有抗菌防霉的功效。
抗菌塑料是指在塑料中添加抗氧剂,使塑料本身具有抗菌性,可在一定时间内将沾污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或抑制,与常规的化学和物理方法相比,使用抗菌塑料杀菌时效长,既经济又方便。抗氧剂可分无机、有机和天然生物抗氧剂3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抗氧剂对同种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和有效性的不同,以及同种抗氧剂对于不同的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抑制范围也不同,因此,要研究出既长效又广谱、既高效又安全的抗氧剂,对抗菌机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HIPS塑料,全称HighImpactPolystyrene,中文名称为耐冲击性聚苯乙烯,是一种工程塑料。耐冲击性聚苯乙烯是通过在聚苯乙烯中添加聚丁基橡胶颗粒的办法生产的一种抗冲击的聚苯乙烯产品。这种聚苯乙烯产品会添加微米级橡胶颗粒并通过枝接的办法把聚苯乙烯和橡胶颗粒连接在一起当受到冲击时,裂纹扩展的尖端应力会被相对柔软的橡胶颗粒释放掉。因此裂纹的扩展受到阻碍,抗冲击性得到了提高。耐冲击性聚苯乙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脆性塑料。
发明内容
为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及其生产工艺,它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低毒且不含卤素,抗菌性能优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85-95重量份HIPS树脂、5-15重量份蒙脱石粉、0.2-0.5重量份抗氧剂、0.5-1重量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5重量份抗菌剂、1-4重量份阻燃剂、1-2.5重量份硬脂酸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S2:将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料斗内,挤出造粒,即得。
作为优选,所述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85-95重量份HIPS树脂、5-15重量份改性蒙脱石粉、0.2-0.5重量份抗氧剂、0.5-1重量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5重量份抗菌剂、1-4重量份阻燃剂、1-2.5重量份硬脂酸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S2:将混合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料斗内,挤出造粒,即得。
所述抗氧剂为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或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6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