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用动力单元保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6470.4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2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征;张珈宾;万建普;赵天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涂文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动力 单元 护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动力单元保护罩,通过设置保护罩两侧和顶部的检查门或检查盖,保证保护罩及其内部动力单元的维修便利性;通过设置可隔音防水密封胶条,减少噪音并保证防水性能;通过网格状安装机座减少保护罩整体重量并保证强度;本发明公开的轨道车辆用动力单元保护罩,不仅美观,而且有利于动力单元日常防护、安装和维修,更能满足集成度、结构紧凑、强度、以及环保需求皆高的动力单元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动力单元保护罩。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用动力单元多为分散型,动力装置及其辅助构件采用单独分散安装。动力装置可以由内燃发动机和/或发电机构成,辅助构件可以是蓄电池组、电气控制箱、电气元件、内燃机空滤器、内燃机尾气处理装置、冷却器、冷却循环管道、内燃机预热系统、电缆、电线、传感器等等。
当动力装置需要安装和维修时,较简单的工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但是,如果较复杂,安装和维修时间长,会长时间占用轨道,操作灵活性差。另外,大部分动力装置通过安装支架直接安装在轨道车辆车体上,尤其对于内燃型动力单元,车体上方的司机室或客室会伴随较大振动,对环境也会造成较大噪音。
例如,调车机车动力单元,由于调车多用于铁路支线,对于不发达的地区,还不具备完全电驱动的能力,较多使用柴油发电机组驱动,柴油机直联发电机,通过柴油内燃发动机带动同步发电机发电,除柴油发电机组外,还包括位于发动机前端的空气过滤器、位于发动机后端的尾气处理装置、冷却循环管路系统、电控系统等动力装置辅助构件。
为了降低发电机组所发出的噪音,促使设计师们设计出了带保护罩的发电机组,即是在发电机组外面安装一个金属的箱体,该箱体两侧设置门,方便人们对发电机组的检修与控制,保护罩不但可以保护内部的发电机组,而且大大减低了发电机组所发出的噪音。但是,目前的保护罩通常静止放置于室内或室外,而轨道车辆处于高速运行中,且对重量和体积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动力单元保护罩,其内部容纳动力单元所有零部件,并作为所有零部件的支撑框架,与动力单元集成一体,不仅起到了防护降噪的保护作用,而且便于动力单元的整体安装和运输,更能满足集成度、结构紧凑、强度、以及环保需求皆高的动力单元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轨道车辆用动力单元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安装机座、裙板和保护罩箱体,
底板通过车体螺栓安装在轨道车辆车体上,安装机座为固定在底板上的网格型平面刚架,保护罩箱体通过保护罩螺栓安装在安装机座上,裙板通过裙板螺栓固定在安装机座侧面;
动力单元及其辅助构件安装在安装机座上;
保护罩箱体设有内燃机进气口、冷却系统进气口、内燃机排气口和冷却系统排气口,内燃机进气口位于保护罩一侧面中间位置,冷却系统进气口分别位于保护罩两侧面且靠后端位置,内燃机排气口位于保护罩后端位置,冷却系统排气口位于保护罩前端;
保护罩箱体上还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检查门。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头部侧壁设有导风道清洁盖。
优选地,所述安装机座上设置减振装置,动力单元及其辅助构件通过减振装置安装在安装机座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机座由平行于保护罩箱体长度方向的纵梁和垂直于保护罩箱体长度方向的横梁焊接组成。
优选地,所述安装机座外设置有吊装装置。
优选地,所述底板设置有排水结构。
优选地,所述检查门的内侧设有密封胶条。
优选地,所述裙板底部布置有密封胶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64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定速控制方法及机车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非心盘承载车体挠度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