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长条形金属件移动式电解抛光的导向导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6818.X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富;胡彦伟;蒋新广;闫正虎;田昊;艾海红;程培勇;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F3/16 | 分类号: | C25F3/16;C25F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条形 金属件 移动式 电解 抛光 导向 导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于长条形金属件移动式电解抛光的导向导电装置,其高度调整机构上方并排设置有固定端导向导电机构和移动端导向导电机构,对长条形金属件进行导向、供电,使金属件以稳定姿态通过抛光区域;固定端导向导电机构和移动端导向导电机构上部均设置有导向轮组件,轮面相对;固定端导向导电机构位置固定,移动端导向导电机构由其侧向设置的弹簧提供的压力驱动移动端导向导电机构移动,调整其与固定端导向导电机构间的间隙大小。本装置可以用于千米级长度长条形金属件的移动式电解抛光,实现金属件的平稳导向、稳定导电,以平稳姿态通过抛光区域,使抛光持续稳定进行下去,不仅可以提高抛光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金属件的表面抛光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抛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长条形金属件移动式电解抛光的导向导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金属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金属件表面上留下一定的缺陷,如氧化皮、表面不平整、刀痕纹、飞边、毛刺及微观裂纹等。这些缺陷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如会造成设备工作失灵、机械传动系统磨损加剧、振动及噪声加大、密封失效、机械效率下降等)和外观。在一些对金属零件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特殊场合,通过普通机械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的表面质量难以达到使用要求,通常需要采用表面抛光技术来提高其表面质量和光亮度。
常用的抛光技术包括机械抛光、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即电解抛光)等几大类。机械抛光是依靠细小抛光粉的磨削和滚压等作用除去零件表面缺陷(如氧化皮、飞边、毛刺等)的一种方法。经该方法抛光的零件,整平性好、光亮度高,但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光泽一致性较差且保持时间不长,不适合长条形(尤其是千米级长度)金属件的抛光(抛光一致性很难达到)。
化学抛光是靠化学试剂的化学浸蚀作用对零件表面凹凸不平区域进行选择性溶解作用进而提高表面质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加工设备结构简单、抛光效率高,但抛光溶液消耗后的及时动态调整(包括浓度调整等)和再生比较困难;另外由于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很多强酸、强碱以及含重金属离子的非环保抛光溶液不再被允许使用,因而使得化学抛光受到了较多限制,同时该方法也不太适合长条形(尤其是千米级别长度)金属件的表面抛光。
电解抛光是利用金属表面微观凸点在特定电解液中和适当电流密度下发生阳极溶解而获得平滑、光亮表面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抛光效率比机械抛光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而且抛光后表面会生成致密牢固的氧化膜,不产生加工变质层,没有残余应力,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抛光技术。利用该技术,通过工件的匀速运动可以实现长条形金属件的高效表面抛光。
现有的电解抛光技术主要应用于金属件与抛光电极位置、间距相对固定的固定式表面抛光,通常采用的固定式导电方式,即直接将抛光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到抛光工件和电极上。这种抛光技术不适用于长条形(尤其是千米级长度)金属件的移动式电解抛光,由于移动式电解抛光中长条形金属件向前匀速运动,所以无法采用固定式加电(供电)的方式,需要采用一套专用的导电(导向)装置。该装置不但需要保证金属件的供电良好(不会频繁产生打火花现象)可靠,而且需要为金属件提供一种有效的导向支撑,因此发明一套用于移动式电解抛光的导向导电装置,对于用于长条形(尤其是千米级长度)金属件的移动式电解抛光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长条形金属件移动式电解抛光的导向导电装置,用以实现平稳导向、稳定导电,解决长条形(尤其是千米级)金属件的移动式电解抛光中对金属件的导向导电问题,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导向导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长条形金属件移动式电解抛光的导向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高度调整机构,高度调整机构上方并排设置有固定端导向导电机构和移动端导向导电机构,对长条形金属件进行导向、供电,使金属件以稳定姿态通过抛光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68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