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叶片的RTM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7795.4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4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黄峰;马金瑞;赵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8 | 分类号: | B29C70/48;B29C70/5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叶片 rtm 成型 方法 | ||
1.一种复合材料叶片的RTM成型方法,成型方法所用系统包括成型模具[4]、叶片[1],叶片[1]由叶片本体[11]和叶片余量区[12]组成,叶片余量区[12]由叶片榫头余量区[13]和叶片边缘余量区[14]组成,叶片预制体[10]为叶片[1]RTM成型前的中间体;其特征在于:
1)成型模具[4]采用金属坯料加工而成,成型模具[4]由上半模[5]和下半模[6]组成,叶片[1]的成型区域为上半模型面区[50]和下半模型面区[60];
2)上半模型面区[50]由上半模本体区[51]和上半模余量区[52]组成,下半模[6]的下半模型面区[60]由下半模本体区[61]和下半模余量区[62]组成,上半模余量区[52]由上半模榫头余量区[53]和上半模边缘余量区[54]组成,下半模余量区[62]由下半模榫头余量区[63]和下半模边缘余量区[64]组成;
3)上半模型面区[50]按叶片[1]的上表面加工,下半模型面区[60]按叶片[1]的下表面加工,加工完后上半模本体区[51]和下半模本体区[61]的表面粗糙度为0.4Ra~0.8Ra,上半模余量区[52]和下半模余量区[62]的表面粗糙度为3.2Ra~6.4Ra;
4)上半模[5]和下半模[6]组合后,上半模型面区[51]与下半模型面区[61]的组合后型腔高度与叶片本体[11]的理论高度一致,上半模榫头余量区[53]与下半模榫头余量区[63]的组合后型腔高度与叶片榫头余量区[13]的理论高度一致,上半模边缘余量区[54]与下半模边缘余量区[64]的组合后型腔高度比叶片边缘余量区[14]的理论高度小;
5)对上半模余量区[52]和下半模余量区[62]进行机械加工,加工后上半模余量区[52]和下半模余量区[62]的表面密布凸起[20];
6)在下半模榫头余量区[63]的叶片[1]底部榫头的中心位置加工树脂进胶口[70],在上半模边缘余量区[54]的叶片[1]顶部叶尖的中心位置加工树脂出胶口[80];
7)将叶片预制体[10]放置在下半模[6]上,然后组合上半模[5];
8)将组合好的成型模具[4]放置到设备中按选用树脂的RTM注射工艺进行注射,树脂从树脂进胶口[70]注入,从树脂出胶口[80]出胶;
9)注射采用对树脂缓慢加压的方式进行,注射压力由真空缓慢加压至0.6~1.0MPa,加压速率为0.1MPa/0.5~5min,加至最大压力后,维持压力30~60min直至注射结束;
10)将成型好的叶片[1]从成型模具[4]中取出,将叶片余量区[12]加工去除,剩下叶片本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叶片的RTM成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预制体[10]的原材料为各种玻璃纤维、碳纤维和KEVLAR纤维的干态纤维束,叶片预制体[10]采用2.5D或3D编织方法制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叶片的RTM成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模[5]和下半模[6]组合后,上半模边缘余量区[54]与下半模边缘余量区[64]的组合后型腔高度比叶片边缘余量区[14]的理论高度小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叶片的RTM成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模零件余量区[52]和下半模零件余量区[62]的宽度为10~30mm,上半模零件余量区[52]和下半模零件余量区[62]的表面凸起[20]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凸起[20]的面积为0.5~5mm2,凸起[20]的高度为0.5~1mm,凸起[20]在上半模零件余量区[52]和下半模零件余量区[62]的表面分布的密度为5mm×5mm~20mm×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7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