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银纳米粒子枝状团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7826.6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7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淡振华;罗家钰;常辉;梁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F3/02 | 分类号: | C25F3/0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德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2 | 代理人: | 肖念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循环 伏安 法制 纳米 粒子 枝状团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循环伏安法在合金表面制备银纳米粒子枝状团簇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Ag‑Zn合金薄片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作为辅助电极,Ag∣AgCl∣饱和KCl作为参比电极,在KOH溶液中进行多周期循环伏安扫描;设定扫描电位由‑1.5V上升到0.9V再回扫到‑1.5V为一个循环周期,扫描速率为10~100mV/s,工作电极在循环的过程中被活化并不断反复被氧化还原,最终在施加多个循环周期后,经清洗和干燥,即得到约100nm银纳米颗粒枝状团簇负载的合金薄片。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绿色环保,其所使用的设备简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利用循环伏安法在合金表面制备银纳米粒子枝状团簇的方法,属于纳米金属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银具有纳米材料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还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优良的光学特性、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等。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光学、生物医疗、新能源以及电子器件等领域。
目前,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可大致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工艺繁琐、设备昂贵、环境污染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循环伏安法在合金表面制备银纳米粒子枝状团簇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绿色环保,其所使用的设备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循环伏安法在合金表面制备银纳米粒子枝状团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Ag-Zn合金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作为辅助电极,在KOH碱性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处理,扫描速率为10~100mV/s;设定循环电位由-1.5V到0.9V再回扫到-1.5V为一个循环周期,施加多个循环周期后,进行清洗和干燥,即得到所述的银纳米粒子枝状团簇负载的合金薄片。
优选地,所述的施加多个循环周期,是指在施加50~150个循环周期,优选为100个循环周期,然后取出工作电极,经清洗和干燥后,得到银纳米颗粒枝状团簇负载的合金薄片,循环周期少于50个,则生长在合金薄片表面的银纳米粒子不足以形成所述的枝状团簇;循环周期大于150个,大量银纳米粒子填充在枝状团簇间隙,使枝状团簇结构消失。
优选的,所述Ag-Zn合金的成分范围在AgxZn100-x,其中,x=32.5-40.0at.%,优选为Ag35.5Zn64.5。
优选地,所述KOH碱性溶液的浓度为0.1~1.0mol/L;优选为0.5mol/L。
优选地,所述电位扫描速率为10~100mV/s;优选为50mV/s。
优选地,所述工作电极电位范围为由-1.5V到0.9V再回到-1.5V为一个循环周期。
优选地,合金薄片表面的银纳米颗粒团簇呈树枝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
优选地,制备得到的合金薄片表面的银纳米颗粒是由合金薄片中的银氧化还原后生长在表面的,无需额外引入银离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按照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在合金表面沉积的银纳米粒子枝状团簇,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纳米银颗粒稳定性高,与基底的结合强度高。其可应用于催化、光学器件、电子器件、以及生物传感等诸多领域。
(2)本申请所提供的利用循环伏安法在合金表面制备银纳米粒子枝状团簇的方法,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用到的化学试剂少,且具有工艺简单、制备便捷、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环境污染大和成本高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8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电镀主槽自动补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硅基纳米多孔硅单凸透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