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金属复合管连接接头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7966.3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2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邵晓东;戚东涛;李厚补;魏斌;张冬娜;齐国权;丁楠;李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47/10 | 分类号: | F16L4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圆护套 半圆环 矩形凸起 端管 复合管 环形凸起 连接接头 圆形护套 螺栓 安装过程 快速连接 同轴设置 外侧设置 周向设置 自紧式 凹面 紧固 两节 磨损 密封 匹配 制造 摩擦 复合 | ||
一种非金属复合管连接接头及制造方法,包括端管、矩形凸起、半圆环和半圆护套;两个端管同轴设置,两个端管相邻的端部均沿周向设置有一周矩形凸起,形成环形凸起,每个环形凸起上设置有两个半圆护套,两个半圆护套形成圆形护套;两个圆形护套外侧设置有两个半圆环,两个半圆环固定连接;端管分别套设在两节待连接的非金属复合管外侧。本发明通过两个半圆环与四个半圆护套的匹配可以实现两个非金属复合管管端的快速连接,并且只需要两个螺栓的紧固即可实现密封,大大缩短安装时间。半圆护套的设置可以避免矩形凸起与自紧式凹面半圆环的直接摩擦,有利于保护矩形凸起在安装过程中不被磨损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金属复合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金属复合管连接接头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非金属复合管是一种耐腐蚀管道,具有很高的承压能力,已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广泛应用。石油天然气行业用非金属复合管主要包括柔性复合管和塑料合金复合管等。上述非金属复合管的安装敷设方式主要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主要依靠安装在非金属复合管上的金属接头来实现。如采用螺纹方式来连接,非金属复合管两端的接头类型会有所不同,一端为外螺纹,另一端则必须为与之配合的内螺纹。这样会增加复合管接头加工和现场安装的难度,对安装人员要求较高,现场安装效率较低,另外一个难点则是螺纹一般加工在金属材料上,需要将金属材料制成的接头和非金属复合管的管体连接。金属接头和非金属复合管管体的连接主要采用机械扣压来完成,即先将金属接头插入复合管体内衬层,再采用外部扣压或者内胀的方式使金属接头与非金属复合管管体复合连接。采用扣压金属接头连接的非金属复合管道存在局部金属通道,局部金属通道的出现会带来以下不利因素。一是金属材料与输送的介质直接接触,若金属材料选材不当,会受到输送介质的腐蚀,进而影响整条管道的服役时间,增加了运行风险;二是由于金属接头是插入非金属复合管内部的,因此金属接头形成的通道管径要小于整条管道的管径,影响管道的输送效率;三是扣压金属接头与非金属复合管管体之间的结合力仅由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结合强度有限,大大小于非金属复合管管体的拉伸强度,在施工工程中有接头滑脱的风险。
为此,现有技术也提出采用热塑性塑料材料制作接头,接头与复合管管体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接头与接头之间通过法兰的方式连接。通过试验发现该发明提出的接头及其连接方法只适用于较低的工作压力,因为接头处没有对热塑性塑料增强处理,仅为均一塑料材质,其接头处承压性能大大低于非金属复合管管体的承压性能,使管道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金属复合管连接接头及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金属复合管连接接头,包括端管、矩形凸起、半圆环和半圆护套;两个端管同轴设置,两个端管相邻的端部均沿周向设置有一周矩形凸起,形成环形凸起,每个环形凸起上设置有两个半圆护套,两个半圆护套形成圆形护套;两个圆形护套外侧设置有两个半圆环,两个半圆环固定连接;端管分别套设在两节待连接的非金属复合管外侧。
进一步的,矩形凸起上表面设置有一周凹槽,半圆护套上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定位环,定位环卡在凹槽内。
进一步的,非金属复合管包括密封层、增强层和耐磨层;密封层外侧设置增强层,增强层外侧设置耐磨层;两节待连接的非金属复合管相对侧的密封层端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层焊接圆环。
进一步的,密封层焊接圆环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两个端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的,半圆环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上开设有螺栓孔,半圆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半圆环上设置有自紧凹槽,两个圆形护套均卡在自紧凹槽内。
进一步的,一种非金属复合管连接接头的制造方法,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非金属复合管连接接头,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口紧凑型联接与密封装置及铰接式自卸车
- 下一篇:一种新型减震膨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