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时空信息融合的视频人体行为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8223.8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3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峰;李奥;衣杨;沈金龙;朱艺;顾佳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20 | 分类号: | G06V40/20;G06V20/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时空 信息 融合 视频 人体 行为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时空信息融合的视频人体行为识别方法。本发明基于密集光流场结合轨迹的时间显著值提取显著轨迹,并基于底层显著轨迹构造了一种新的中层特征——轨迹组,其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时间维度上的运动信息,弥补了底层轨迹的缺陷,同时构造了轨迹组在时间维度上的前后、远近关系,丰富了轨迹组的时间关系。本发明基于稀疏采样提出了自适应分段采样策略,对视频采样的数目随视频时长而自适应变化,对任意时长的视频都能够提取到富有判别力的空间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时空信息融合的视频人体行为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研究构建中层特征以表示运动相关的语义信息弥补全局和局部特征表示的缺陷。这类表示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挖掘行为动作的时空结构,含有丰富的动作语义信息和较强的判别力。但现有的方法大多从运动几何等方面考虑,采用较为复杂的建模方式构建中层特征,导致计算资源耗用过多。
而在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视频中的空间信息时,当前常用的采样策略主要是稀疏采样策略,该策略将视频均匀分成K段,从每一段中随机选取一帧作为卷积网络的输入,最后将每一段的分类分数进行融合。这种采样方式对短视频和长视频都采用相同的K,在视频过长时可能导致丢失一些重要的帧信息,在视频过短时可能会使所采集的帧过多,造成冗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密集光流场结合轨迹的时间显著值提取显著轨迹,并基于底层显著轨迹构造了一种新的中层特征——轨迹组,其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时间维度上的运动信息,弥补了底层轨迹的缺陷,同时构造了轨迹组在时间维度上的前后、远近关系,丰富了轨迹组的时间关系。本发明基于稀疏采样提出了自适应分段采样策略,对视频采样的数目随视频时长而自适应变化,对任意时长的视频都能够提取到富有判别力的空间信息。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时空信息融合的视频人体行为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视频时间信息进行提取分类,将原始视频进行灰度空间尺度变换,提取显著轨迹;
步骤S2:根据轨迹的持续时间进行聚类而构建视频中层特征TG;
步骤S3:构造TG之间的时间关系;
步骤S4:计算TG的特征描述符;
步骤S5:采用Fisher编码方法对TG特征进行编码,结合TG以及时间关系作为视频表示;
步骤S6:采用隐结构的支持向量机对视频进行分类;
步骤S7:对视频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分类,采用自适应分段采样策略从视频中进行稀疏采样;
步骤S8:对采样所得到的视频帧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空间特征;
步骤S9:根据提取到的特征进行行为视频分类;
步骤S10:把根据视频时间信息得到的分类结果和根据视频空间信息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平均加权融合,得到最后的视频分类结果。
优选的,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输入原始视频序列X;
步骤S102:计算初始化视频轨迹长度L,采样步长STEP:
步骤S103:对原始视频做灰度转换;
步骤S104:对进行灰度转换后的视频起始帧进行密集采样得到轨迹集初始点;
步骤S105:跟踪初始点在后续视频帧的位置,同时计算各个视频帧的时间显著值以及过滤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82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