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架构和区块链的存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8488.8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1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鞠秀芳;赵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高鸿信息通信(义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322002 浙江省金华市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架构 区块 方法 系统 | ||
一种基于5G架构和区块链的存证方法及系统,其中,存证方法包括:通信地址登记,用于通信和/或对操作身份的识别;用户动态信息获取,用户通过其通信地址接入5G平台并发送请求信息,5G平台通过对应的路由接口获得所述请求信息,并通过移动边缘计算获取用户的通信地址;用户身份识别,5G平台将所述通信地址发送到云平台,从而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智能合约执行,当所述身份识别通过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执行对应的智能合约;数据上链,将包括用户地址登记、用户动态信息获取和智能合约执行的过程上传至区块链,完成数据记录。本发明可以实现存证过程的自动办理,并解决了数据真实性,用户身份真实性以及用户间的信任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5G通信和/或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了一种基于5G架构和区块链的存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银行存款证明是由银行出具企业或者个人账户的存款、一定时间内的存取流水等信息并加盖公章,其广泛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例如公民个人出国留学的存款证明、个人资信证明、小额贷款、申请和办理信用卡等,以及企业财务状况证明等各类需要证明财务资信的应用。
但是现有存款证明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企业或者个人需要去银行,办理存款证明,浪费大量的时间,占用大量社会资源。
2)容易假冒和伪造:现有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防伪措施只是银行的公章,假冒和伪造难度较低,一定程度降低了存款证明的权威性。
3)采用在线存款证明方式,由于涉及到银行、银行账户所有者、存款证明核验方多个方面,很难对多方的身份进行确认,并容易引起账户所有者的隐私信息泄露。
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是指基于某种算法在共享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数据,通过获得一些节点的认可,被认可后,这些新的数据则形成新的区块,并能被数据库中其他数据所识别,而且这些区块能够进行自我管理,无需人工管理。此外,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可追踪、匿名性、开源性、集体维护性、去中心化”等特点。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功能,传统合约是指双方或者多方通过协议来约束各自的权限和行为,双方或者多方必须信任,而智能合约则无须彼此信任,因为智能合约是由代码进行定义,也会由代码强制执行,完全自动且无法干预。
但是智能合约需要可靠的身份认证,当前各类在线支付,短信验证成为保障交易安全的最后和最可靠的凭证,因为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交易各方信任的证明公民身份的方便工具。但是通过短信,操作繁琐,验证周期较长。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的新型架构,为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内提供IT服务环境、计算和存储功能。由于MEC更加靠近用户端,其能力开放子系统提供用户的信息和实时动态,可以实现传统网络架构不方便完成的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5G架构和区块链的存证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银行系统中相关数据的存证,包括通信地址登记,用于通信和/或对操作身份的识别;用户动态信息获取,用户通过其通信地址接入5G平台并发送请求信息,5G平台通过对应的路由接口获得所述请求信息,并通过移动边缘计算获取用户的通信地址;用户身份识别,5G平台将所述通信地址发送到云平台,从而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智能合约执行,当所述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执行对应的智能合约,包括:5G平台通过云平台的银行数据接口进行5G平台与银行系统间的通信,获得所述请求信息所对应的银行信息、并发送给用户;数据上链,将包括通信地址登记、用户动态信息获取和智能合约执行的过程上传至区块链,完成相关银行数据的存证。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地址包括:固定IP地址、移动IP地址以及银行账户地址,其中,所述固定IP地址和/或移动IP地址与所述银行账户地址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高鸿信息通信(义乌)有限公司,未经大唐高鸿信息通信(义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84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