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及其实现信号调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8518.5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7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峰;彭琳;詹传汉;李向阳;毕文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04 | 分类号: | H04B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梁嘉琦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处理 装置 及其 实现 调度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及其实现信号调度的方法,本申请在单线传输信号的传递过程中,通过单线传输线缆而非空气媒介进行传输,并在单线传输信号的传输中,根据对信号特征的判定情况有选择性地对单线传输信号进行如转换、放大、绕行等处理,保证了传输信号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技术,尤指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及其实现信号调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交通系统及城际交通系统,比如动车、高速铁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普遍的高速铁路时速已经达到了250公里每小时(Km/h)以上,新建的“复兴号”动车组的最大运行时速能达到350Km/h,未来的高速列车时速更是能到达600Km/h。交通工具的“提速”在为生活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对通信业务上的挑战。
我国城市交通系统及城际交通系统中已在使用的通信信号覆盖方案的主要形式为蜂窝网基站链式覆盖,其中主要包括传统基站,基站+卫星双回传方案,专网覆盖,车载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系统等。
图1为相关技术中蜂窝网基站链式覆盖方案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蜂窝网基站链式覆盖方案利用基站建立列车沿线的通信小区,由核心网传递到通信基站的信号在基站所建立的通信小区内进行覆盖。列车在行进过程中,用户终端直接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并根据所处的通信小区进行切换。另外,也可以经过车载天线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后进行车厢内的专网覆盖。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蜂窝网基站链式覆盖方案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会导致小区切换频繁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利用传统蜂窝网基站链式覆盖方案会需要更为频繁的在小区之间进行切换。如图1中的列车,在行进过程中,需要在图1所示的基站的小区内不断进行切换,一旦切换失败就会导致信号质量的极度恶化,进而造成掉话与断网等现象。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良好的信号覆盖,会采用沿路加大架设通信基站密度,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成本高,而且建设场景复杂;并且,通信基站无法完全覆盖到隧道、桥梁以及偏远地区等这些影响信号覆盖的“盲区”,因此存在信号盲区无法避免,这也给蜂窝网基站链式覆盖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造成了更大的挑战。
相关技术中还提到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的列车无线覆盖系统,如图2所示,基于PLC技术的列车无线覆盖系统中,核心网获得的通信信号由转换装置转换为电信号或电载波信号,而电信号或电载波信号以列车行进方向上的电力线与回流地线的双线结构进行信号的传递与回传。在列车行进时,通过车载接收与转换装置将电信号或电载波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或基带信号,再通过车厢内覆盖设备实现与用户终端设备的信号交互。但是,基于PLC技术的列车无线覆盖系统,一方面,需要支持回流的“双线”结构,即需要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的同时,仍需要“参考地”的回流,然而在大多数列车运行场景下,极少有电力线与“参考地”互相靠近以支持PLC技术的实现,因此限制了基于PLC技术的列车无线覆盖系统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PLC大多应用在较低频率,如90兆赫兹(MHz)左右,衰减也到达了几分贝(dB)每米,在较高频率下衰减会进一步加大,并不适合高频长距离的传输,因此,基于PLC技术的列车无线覆盖系统的工作频段低,传输带宽窄。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提出了高频,高速,高带宽的需求,采用电力线载波的技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及其实现信号调度的方法,能够保证传输信号的质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包括:耦合模块、调度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第三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其中,
耦合模块,用于获取单线传输信号;将处理后的单线传输信号馈入单线传输线上传输;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单线传输信号确定处理方式,并通知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对单线传输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85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