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桦褐孔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0413.3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兴安岭至臻尚品寒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桦褐孔菌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 双水相萃取 脱色 多糖溶液 桦褐孔菌 提取液 破壁 制备 细胞壁 无机盐去除 超微粉碎 多糖成品 多糖活性 多糖物质 柠檬酸钠 溶剂安全 脱盐浓缩 纳滤膜 微纳米 再利用 超滤 纳滤 收率 微滤 蛋白质 浓缩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先将桦褐孔菌超微粉碎,后破壁,再利用热水进行提取并离心,获得提取液。提取液经微滤超滤、双水相萃取、大孔吸附树脂脱色、纳滤脱盐浓缩、冷冻干燥等步骤获得桦褐孔菌多糖产品。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包括:1、采用低温微纳米破壁技术对细胞壁进行破坏,显著提高桦褐孔菌中多糖物质释放。2、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将大部分的蛋白质从多糖中分离出去,避免对多糖的影响。3、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脱色素,使多糖成品颜色更浅。4、采用纳滤膜技术可将多糖溶液中混有的柠檬酸钠和其他无机盐去除,还能对多糖溶液浓缩,避免高温对多糖活性的影响。5、使用的溶剂安全、无污染;收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有机化学领域,涉及一种以桦褐孔菌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多糖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细胞破壁技术和双水相萃取技术制备桦褐孔菌多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桦褐孔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野生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纬45~50°之间的俄罗斯、北欧、波兰、日本北海道以及中国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和吉林长白山等高寒地区,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被冠以“森林中的黑钻石”、“奇幻的蘑菇”美称。自十六世纪以来,在世界多个国家,桦褐孔菌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消化道癌症(如胃癌、肝癌和肠癌等)、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研究表明,多糖是桦褐孔菌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由于多糖的分子量分布较广,造成了多糖种类很多、成分复杂,而且提取后的桦褐孔菌多糖中含有一定量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分子蛋白质和色素,因此有必要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小分子化合物的去除方法很多,但蛋白质和色素的去除一直是多糖分离纯化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去蛋白以Sevage法为主,方法操作繁琐,效率低,采用的有机溶剂有毒性因而影响多糖的生物活性;活性炭法去除色素效果较好,但后期的活性炭粉末不易去除,过氧化氢法因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去除色素效果很好,但对多糖的活性影响较大。
双水相萃取对于传统有机相-水相的溶剂萃取来说是个全新的替代品。适宜萃取蛋白质、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且不易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失活。由于双水相界面张力远远低于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的界面张力,有助于强化相际间的质量传递,分相时间短,一般只需5~15min。而且易于放大和进行连续性操作,萃取环境温和,生物相容性高。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高分子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好的吸附活性,某些大孔吸附树脂已经应用到植物提取物的除色素工艺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申请公布号CN 104045727 A(申请号201410288047.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AB-8弱极性树脂制备桦褐孔菌粗多糖的方法”,提取过程是先将原料脱脂预处理,然后采用热水浸提制备粗多糖。由于原料中的多糖存在于细胞中,如果不对植物细胞进行破壁处理,那么无法完全提取出细胞中的多糖类物质,影响提取收率。申请公布号CN 102603906 A(申请号20111046163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多糖水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微波提取、醇沉、三氯乙酸TCA脱蛋白、活性炭脱色、天然澄清剂澄清。三氯乙酸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对人有可能致癌。活性炭法去除色素虽然效果较好,但后期的活性炭粉末不易去除,影响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桦褐孔菌多糖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将桦褐孔菌超微粉碎,然后破壁,再利用热水进行提取并离心,获得提取液。提取液经微滤超滤、双水相萃取、大孔吸附树脂脱色、纳滤脱盐浓缩、冷冻干燥等步骤获得桦褐孔菌多糖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桦褐孔菌超微粉碎至300目以上,得到粉末;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粉末进行细胞破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兴安岭至臻尚品寒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大兴安岭至臻尚品寒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0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