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相互滴水的雨伞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0434.5 | 申请日: | 201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4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楠;陈先林;彭亿姿;刘金华;周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A45B11/00 | 分类号: | A45B11/00;A45B3/00;A45B3/08;A45B9/02;A45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2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互 滴水 雨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相互滴水的雨伞,包括:伞柄、微处理器、电源、装设于所述雨伞的边缘的至少一个遮挡检测模块、提示装置,所述遮挡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雨伞上方和下方遮挡物的距离,所述遮挡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遮挡物距离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遮挡检测模块检测到雨伞上方遮挡物距离位于检测模块设定的第一区域时,所述微处理器指令所述提示装置发出第一提示信号,所述遮挡检测模块检测到雨伞下方遮挡物距离位于检测模块设定的第二区域时,所述微处理器指令所述提示装置发出第二提示信号。本发明没有改动雨伞的结构,在人多密集的地方撑伞时具有双向提示的特点,可以简单有效解决雨伞相互滴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相互滴水的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在多雨城市的利用率很高,市场上有很多种雨伞,现在的雨伞对使用者提供了很好的防雨保护,但是对于撑伞者周围的路人来说,却很容易造成周围人被雨伞滑落下来的水滴弄湿,这种情况下打伞的人相互之间会有干扰,每把伞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雨伞之间相互交集重叠,雨伞落下的水滴会滴落到自己或对方的衣物,伞的实际避雨面积减少,这就出现了一种“伞中雨”的现象,因此目前需要一款雨伞,可以提示撑伞者注意避让他人雨伞水滴弄湿自己的同时,也能尽量减少自己雨伞落下的水滴对周围人影响。
目前中国专利CN206630133U公开了一种伞面变形式红外线感应防溅雨伞, 包括电池,中央处理器,无线接收器,红外线感应器,无线发射器,和伸缩杆组件。所述的一种伞面变形式红外线感应防溅雨伞,在伞骨架的端部上分布有多个红外线感应器,可以检测到临近周围是否有路人,如果检测到有路人,实现了伞面的撑起,所述雨伞改变了雨伞的结构,导致成本过高,在伞面撑起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旁边撑伞人的雨伞,影响旁人的撑伞效果。中国专利CN106963063A公开了一种能防止雨滴滴向周围路人的雨伞,包括伞面、伞柄和用于支撑伞面的伞骨架,伞骨架沿伞面半径方向将伞面均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均分为一个可使降落在区域伞面上的雨滴带正电荷的电荷固定区域和一个可产生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荷可变区域,电荷固定区域设在靠近伞柄的中心轴处,电荷可变区域设在远离伞柄的中心轴处,伞面的圆周边缘上均布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检测近距离路人的红外线感应器,每个红外线感应器与每个电荷可变区域相对应连接,红外线感应器与处理器相互通过信号连接。所述的一种能防止雨滴滴向周围路人的雨伞,在使用过程,利用正电荷或负电荷实现了避免雨滴滴向距离伞近的路人。所述雨伞对电能需求大,能量消耗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防相互滴水的雨伞,它可以简单有效解决在人多拥挤的的地方打伞相互滴水的问题;它没有改动伞的结构,不影响伞原本的使用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大规模生产;它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只有检测到雨水信号才通电工作,大大节约电能;它还具有双向提示的特点,可以提醒撑伞人自己的伞已经交错到他人伞下,注意避让,避免弄湿对方的衣物,还可以提醒撑伞人他人的伞已经交错到自己伞下,注意避让,避免弄湿自己的衣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相互滴水的雨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伞柄,所述伞柄具有容腔;
微处理器,其装设于所述容腔;
电源,其装设于所述容腔;
至少一个遮挡检测模块,其装设于所述雨伞的边缘,所述遮挡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雨伞上方和下方遮挡物的距离;
提示装置,其用于执行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的提示指令。
所述遮挡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遮挡物距离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遮挡检测模块检测到雨伞上方遮挡物距离位于检测模块设定的第一区域时,所述微处理器指令所述提示装置发出第一提示信号,所述遮挡检测模块检测到雨伞下方遮挡物距离位于检测模块设定的第二区域时,所述微处理器指令所述提示装置发出第二提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0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同离子效应制备甘氨酸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枪鱼罐头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