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电力输送的易拆卸电力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72756.3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2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耿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宇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5 | 分类号: | H02G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储德江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力 输送 拆卸 电力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力输送的易拆卸电力线束,包括线束本体、锁紧装置和接头装置,所述的线束本体右端安装有锁紧装置,所述的线束本体左端安装有接头装置,接头装置与锁紧装置卡接连接。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电力线束在安装时,经常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安装,人工安装效率低,连接效果差,连接不稳定,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脱落的危险,而且安装与拆卸不方便,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安装与拆卸效率低,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与工作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对电力线束的安装与拆卸的功能,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力输送的易拆卸电力线束。
背景技术
电力输送是指由发电厂或电源由某处输送到另一处的一种方式,由于早期技术不成熟电能输送多采用直流输电,而后期逐渐演变成交流传送,交流传送有很多优势,减少了电力输送中的损耗,提高了速度和传送长度;目前远距离的电力输送是通过输电铁塔之间的电力线束来实现的。
现有的电力线束在安装时,经常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安装,人工安装效率低,连接效果差,连接不稳定,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脱落的危险,而且安装与拆卸不方便,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安装与拆卸效率低,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与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力输送的易拆卸电力线束,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电力线束在安装时,经常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安装,人工安装效率低,连接效果差,连接不稳定,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脱落的危险,而且安装与拆卸不方便,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安装与拆卸效率低,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与工作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对电力线束的安装与拆卸的功能,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安装的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连接效果好,连接稳定,能够有效的避免连接处发生脱落的现象,而且安装与拆卸简单方便,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电力输送的易拆卸电力线束,包括线束本体、锁紧装置和接头装置,所述的线束本体右端安装有锁紧装置,所述的线束本体左端安装有接头装置,接头装置与锁紧装置卡接连接;锁紧装置和接头装置相互配合,能够对电力线束进行紧密卡接,可以有效的避免电力线束连接处脱落的危险,同时能够便于拆卸,减少工作人员的安装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机壳、卡接端口、锁紧机构、卡紧机构、滑槽架、卡接架和弧形架,机壳安装在线束本体右端,机壳内部左侧设置有两个锁紧机构,两个锁紧机构对称安装在机壳内部前后两端,机壳内部左端安装有卡接端口,卡接端口位于两个锁紧机构之间,机壳内部设置有两个滑槽架,两个滑槽架对称安装在机壳内部上下两端,机壳内部右侧设置有两个卡紧机构,两个卡紧机构对称安装在机壳内部前后两端,机壳上端右侧安装有卡接架,机壳右端中部安装有弧形架;工作时,接头装置通过滑槽架进入机壳内部,锁紧机构对接头装置进行锁紧,卡紧机构对接头装置进行卡紧,操作简单方便,卡接效果好,能够有效的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的脱落现象,而安装与拆卸方便,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安装座、伸缩弹簧、锁紧架、弧形槽和连接块,所述的安装座安装在机壳内部左侧,安装座内部安装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右侧安装有锁紧架,锁紧架通过销轴与机壳连接,锁紧架下端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弧形槽连接,弧形槽位于机壳内部;工作时,接头装置对锁紧架的一端按压,锁紧架另一端对接头装置进行锁紧,伸缩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锁紧效果好,能够有效的防止接头装置脱落,操作简单,安装与拆卸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宇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宇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27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