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科学和动态权重调整的课程推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76466.6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2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昌勤;张捷;朱佳;赵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5 | 分类号: | G06F16/9535;G06N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科学 动态 权重 调整 课程 推荐 方法 系统 | ||
1.基于大数据科学和动态权重调整的课程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对课程的评分,生成用户课程矩阵;
根据用户课程矩阵,生成学生的偏好信息;
根据用户课程矩阵和学生的偏好信息,构建约束模型和独立评分模型;
根据约束模型和独立评分模型,基于动态权重调整方法生成课程评分预测值;
根据课程评分预测值进行课程推荐;
所述根据用户课程矩阵,生成学生的偏好信息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用户课程矩阵进行运算,生成第一结果,所述第一结果包括课程共存矩阵和用户共存矩阵;
通过web日志对用户课程矩阵的运算结果进行信息提取,得到学生的偏好信息;
所述根据用户课程矩阵和学生的偏好信息,构建约束模型和独立评分模型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矩阵分解法对第一结果进行求解,得到第二结果;
通过正则化奇异值对第二结果进行求解,得到第三结果;
根据第三结果,构建得到约束模型和独立评分模型;
所述根据用户课程矩阵和学生的偏好信息,构建约束模型和独立评分模型这一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约束模型和独立评分模型,建立多视图神经网络;
所述通过约束模型和独立评分模型,建立多视图神经网络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约束模型的实时解输入全连接层进行第一训练;
将独立评分模型的实时解输入卷积层进行第二训练;
将约束模型的历史解输入全连接层进行第三训练;
将独立评分模型的历史解输入卷积层进行第四训练;
根据第一训练、第二训练、第三训练和第四训练的结果,建立多视图神经网络;
所述根据约束模型和独立评分模型,基于动态权重调整方法生成课程评分预测值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多视图神经网络生成第一预测分量;
通过学生偏好信息生成第二预测分量;
通过最近邻分类算法生成第三预测分量;
基于动态调整权重机制,分别对第一预测分量、第二预测分量和第三预测分量的权重进行配置;
根据权重配置结果,通过第一预测分量、第二预测分量和第三预测分量生成课程评分预测值;
所述根据课程评分预测值进行课程推荐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课程矩阵生成课程序列集合;
计算课程序列集合中每个课程序列的支持度,并获取支持度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课程序列;
将第一课程序列作为当前课程序列,并根据第一课程序列和当前课程序列,生成课程序列矩阵;
计算课程序列矩阵中每个课程序列的支持度;
判断课程序列矩阵中是否存在课程序列的支持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将大于第一阈值的所有课程序列作为当前课程序列,并返回执行根据第一课程序列和当前课程序列,生成课程序列矩阵的步骤;反之,则执行下一步骤;
筛选课程矩阵中支持度大于第二阈值的课程序列,并将该课程序列作为课程推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64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象的加载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钛合金板材切割工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